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9篇 |
完全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90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历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失眠症在古代医籍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从古至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失眠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 相似文献
2.
"胃不和则卧不安"新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内经》关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典之说,深入挖掘、拓展其理论内涵,在中医关于"胃不和"致不寐的理、法、方、药等方面赋予全新的认识,认为"胃和"为"卧安"之前提条件,临床实践要谨守病机,须以"胃不和"为"卧不安"之辨证法度、以"和胃"为"卧不安"之施治圣度,通过"和胃"以达"胃和",则"卧安"而"夜寐"成,不寐自愈。 相似文献
3.
经络针刺结合耳针治疗失眠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经络针刺配合耳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治疗组采用经络针刺加耳针治疗(体针取穴: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安眠;耳针取穴:心、脾、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1d后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辨证运用针刺加耳穴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2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6.
7.
针刺配合火罐治疗失眠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交流针刺配合火罐治疗失眠的方法。方法用中医辨证的理论把失眠分为虚、实证,虚证针刺配合背俞穴拔火罐,实证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48例全愈2例显效,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火罐治疗失眠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8.
推拿点穴辨证治疗不寐1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晓冬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102-103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1]. 相似文献
9.
10.
耳穴压豆配合辨证施护治疗不寐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亦称失眠"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西医的"失眠症"等以睡眠障碍为主的疾病属此范畴。笔者近年来采用耳穴压豆配合辨证施护治疗本病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