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乌梅丸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治疗上热下寒蛔动不安所致蛔厥的主方,以安蛔或驱蛔为其主要功效,是用于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特效方剂.笔者26年来用乌梅丸改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6例,疗效显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原主治蛔厥。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乌梅丸的药物配伍,对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运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据此将乌梅丸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尤其当证属上热下寒、土木相克时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上热下寒证上热形成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乌梅丸能否作为厥阴病的主方,历来多有争议,有些学者甚至将乌梅丸仅作为治疗蛔厥证的专方.究其原因,是对乌梅丸上热下寒证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诠释,历代多宗阴极阳生理论来理解.然笔者认为,阴极阳生理论阐释上热下寒证,于理不甚通,于临床也不符,从而造成医者不能准确把握乌梅丸证病机.兹就乌梅丸上热下寒证上热形成机理,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得气后,于主穴处温针灸;对照组针刺同样穴位,并施以补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各种面部皮损的变化、炎症和患者体质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痤疮皮损的压痛、潮红、囊肿、结节的作用及炎症、患者体质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的皮损也较对照组少,形态破坏小。结论温针疗法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具有改善体质、整体效果较好、见效快、复发率低、无毒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肾阳不足、虚火上升而表现为上热下寒的火不归原证,古人每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阴中求阳”、“引火归原”。笔者借鉴于斯,以涌泉穴外敷附(子)、桂(枝)以温阳益火为主、内服滋阴补肾汤药为辅,广泛用于顽固难愈之头痛、眩晕、咳血、咽痛等病机属火不归源者,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现将61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9.
临床上某些慢性妇科疾病病程绵长 ,久治不愈 ,加之部分患者素体不足、后天失摄 ,遂生郁、热、痰、瘀之变 ,渐致实者不消 ,虚者愈损 ,如崩漏久病 ,带下淋漓 ,腹痛间作等。由于脏腑病位广及心、肝、脾、肾 ,病性虚实相兼、寒热错杂 ,在其妇科主证和全身征候上存在着多重矛盾 ,以至医家遣方用药时颇感棘手 ,惟恐犯“虚虚实实”之戒。夏桂成教授是我国中医界前辈 ,医坛耕耘五十余载 ,学验俱丰 ,笔者幸承教诲 ,对其辨治妇科寒热错杂 ,尤其是上热下 (中 )寒证 ,颇有所感。一张理中汤经精心化裁 ,用于复杂之案 ,异病同治 ,殊途同归。今试析夏教授辨… 相似文献
10.
崩漏、腹痛等妇科常见病迁延日久可出现复杂的兼证、变证,表现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给中医辨证论治带来困难。本文以夏桂成教授的医案为例,剖析了运用理中汤治疗此类病证成功经验的医理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