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33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仁汤是吴鞠通在总结叶天士临症经验基础上创立的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证的有效方剂,具有开上、畅中、渗下之功。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占现代临床应用文献的69%,特别是在呼吸、消化、泌尿、眼科等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中更为广泛。最常用于治疗肺炎、胃肠炎、肝炎、尿路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伤寒、副伤寒以及感染所致发热等。本方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所主疾病病位涉及脾胃、肺、膀胱、三焦等,但病机不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本方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剂,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鞠通温病三焦辨证思想和三焦分治探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瑭根据温病在三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个病变,创立了一种新的辨治温病的方法,即三焦辨证。概括性的提出了三焦分治大法,对温病的治疗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浅析青蒿鳖甲汤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青蒿鳖甲汤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发热证候的病证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笔者认为,因其药理作用具有多样性,该方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方剂。本文从方源、立义、配伍、临床运用、药理作用等方面对青蒿鳖甲汤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方的研究和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中“凉开三宝”用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雅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14-15
《温病条辨》中有14条提及凉开三宝,其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提及12次,至宝丹提及2次。通过分析凉开三宝在《温病条辨》不同病证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其在急救中的作用,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温病条辨》中三焦分阶段滋阴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该书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论治纲领。吴鞠通提出温病三焦不同阶段养阴法,治疗温病尤其重视顾护阴液,首创了一系列三焦不同阶段养阴法的经典治疗方剂,针对温邪侵袭程度,制定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的规律,开创了温病三焦不同阶段养阴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9.
白虎汤在高热急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此方主要是治疗阳明经证四大证的主方,亦为后世温病学家治疗气分热证的代表方。《温病条辨》称白虎汤是辛凉重剂,具有清热除烦、止渴生津之功效。现代临床广泛运用于急性传染病或非传染性急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