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磊  曲剑华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50-1151
正凉血五花汤是赵炳南先生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首有效的经验方~([1]),全方由凌霄花、玫瑰花、鸡冠花、红花、野菊花5种花类药物组成,方中凌霄花凉血活血泻热为君药,玫瑰花、红花理气活血化瘀,鸡冠花疏风活血,野菊花清热解毒。全方功在凉血活血,疏风解毒。凉血五花汤本方可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致的皮肤病,因花类药具有轻清上浮之性,所以本方尤其善治病变在上半身或全身散发的红斑性皮肤病。临床多应用于偏上半身红斑皮肤病初期,如盘状红斑狼疮、玫瑰糠  相似文献   
2.
3.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 dependence dermatitis,HDD)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本病是由于局部不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导致的原发皮损对激素的依赖,以及由于这种依赖性迫使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皮肤炎症性损害[1]。皮损以面部皮肤变薄、萎缩、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痤疮、酒渣鼻样改变等为特征,自觉症状以灼热、瘙痒、疼痛、干燥、脱屑和紧张感为主[2]。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反复难愈,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笔者采用黛柏膏外敷加艾灸治疗面部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酒渣鼻样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及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本科诊治的86例酒渣鼻样糖皮质激素性皮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2例,女74例;年龄36~52岁,平均(46.1±13.6)岁;从首次外用皮质激素到发生酒渣鼻样皮炎时间为3个月~20年,平均(12.2±3.5)个月;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和水肿基础上的丘疹、脓疱、丘疱疹和毛细血管扩张,而且反跳现象常见。常见致病药物是丙酸氯倍他索。结论酒渣鼻样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有弥漫型、面中型和口周型。局部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和/或口服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论从胃论治是指泻胃火及化湿和胃。酒渣鼻、痤疮、面部皮炎、面部血管性水肿等面部皮肤病证属胃中热盛、脾胃伏火、胃热兼阴虚火旺、感寒湿滞者,选用泻胃火及化湿和胃之剂,可获满意疗效,现举验案4则简述之。1痤疮案艾某,女,29岁。2010年5月9日初诊。1年前,面生粉刺伴口疮口臭,未规律治疗,粉刺时轻时重,现已演变成脓疱及结  相似文献   
6.
方芳  程波  王德坚  赵雁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8):1864-1866
目的:观察异维A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Ⅱ、Ⅲ期酒渣鼻的疗效。方法:将49例酒渣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24例,单纯药物治疗;联合组:25例,药物联合激光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和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皮损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药物组总有效率62.5%,联合组为92.0%,联合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点阵激光治疗Ⅱ、Ⅲ期酒渣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酒渣鼻,是一种发生于局部位于面部中央部分的慢性皮肤疾病,早期表现为局部弥漫性皮肤潮红,伴发丘疹、脓疮及毛细血管扩张损害,晚期形成鼻赘,病因尚未明确[1]。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笔者对药物联合红蓝光治疗酒渣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酒渣鼻2例     
1 临床资料 例1.女,50岁,因眼部不适2年、面部丘疹红斑1年,加重2个月于2011年4月23日来诊.患者2年前始右眼发作性眼红、畏光,伴眼痛,眼科检查为混合性充血,右角膜鼻侧见树枝状灰白浸润灶及溃疡,以后反复加重,出现片状灰白混浊灶及云翳,荧光染色见鼻侧上皮层片状着染,多次眼科就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反复给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氟美瞳眼液无缓解.1年前面部近鼻周围出现红斑伴瘙痒,自行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数月,皮疹反复加重至面部大片红斑、浸润、鳞屑及伴烧灼感;同时双眼睑皮肤出现红斑,结膜充血加重,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和烧灼感,眼科检查发现双眼结膜充血,少许乳头增生,右角膜灰色瘢痕,荧光素染色(+),呈树枝状,诊断为双眼结膜炎,右眼角膜炎,角膜云翳,干眼症,继续外用前述眼药未缓解.因皮肤表现来我科就诊,既往无其他疾病史.  相似文献   
9.
朱肖 《海峡药学》2016,(7):217-218
目的:总结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酒渣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3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早、中期酒渣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取高能窄谱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在红光照射过程中佩戴防护眼镜,观察组除佩戴防护眼镜外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酒渣鼻具有较好效果,于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注意眼睛防护、治疗后予以饮食配合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5岁,面部起丘疹及结节2个月。见以前额及双颊部为著的米粒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疹及结节,散在分布脓疱,皮疹呈蝶形分布。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毛囊周围见大量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无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阴性。诊断:肉芽肿性酒渣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