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7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脐疗对黄体功能低下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方法:选择黄体功能低下型不孕症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黄体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联合腹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脐疗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证候总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黄体中期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证候总积分较低,子宫内膜厚度较高,PI、RI指数较低,E2、P水平均较高,妊娠成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针与脐疗联合用于黄体功能低下型不孕症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黄体中期雌孕激素水平,改善黄体中期血流灌注,促进子宫内膜增长,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荐明  文雅  赵锦弘 《河南中医》2020,40(2):206-209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腹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后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傅强  张毅敏 《中医康复》2020,(7):58-60,63
引气归元针法是腹针常用的针刺取穴手法,通过腹部腧穴的针刺刺激以调理先天、后天,从而达到神气条达、气血荣和、驱邪治病的目的。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相关文献,从相关学者对引气归元针法的理论探讨、临床运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中国针灸》2020,(1):75-78
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脾胃不足在儿科疾病发生发展、病机转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刘晓鹰教授在继承全国名老中医倪珠英学术思想基础上,提出"扶中"外治法,立法取穴方面强调时时顾护小儿中焦脾胃,采用小儿推拿、扶阳罐(含温推、温灸和温刮痧)、针刺(含腹针、揿针)等外治手段治疗儿科脾、肺、肾等系列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方法;参照组(21例):选择西医方法展开治疗;研究组(21例):选择西医方法 +腹针方法展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 24%)明显高于参照组(6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腹针方法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治疗愈显率、总有效率以及症状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最终促进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目前已发表的腹针文献,了解腹针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外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了解文献内、外部特征.结果 最终获得目标文献1 356篇.腹针疗法已成为热点,但我国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相关研究涉及医、教、研等多个领域,可治疗疾病143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研究尤为突出;研究类型以RCT/CCT居多(669篇);已发布腹针国家标准1项、出版专著4部.结论 腹针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有非常好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循证研究、建立实践指南等工作,更好地为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