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5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947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47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772篇
口腔科学   514篇
临床医学   1804篇
内科学   1038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392篇
特种医学   3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81篇
综合类   3539篇
预防医学   840篇
眼科学   252篇
药学   1340篇
  11篇
中国医学   745篇
肿瘤学   3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717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736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873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确诊的6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体检健康者62例(对照组),宫颈癌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分别检测宫颈癌组化疗前及化疗18周后、对照组健康体检时血清bFGF、VEGF水平,随访2年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2例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49例(79.03 %),部分缓解9例(14.52 %),疾病稳定0例(0.00%),病情进展4例(6.45 %),总有效率为93.55 %。宫颈癌组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 A、Ⅱ B、Ⅲ A、Ⅲ B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依次升高(P<0.05);低、中、高分化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依次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化疗前和化疗18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进展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与化疗前比较,部分缓解患者化疗18周后血清bFGF、VEGF水平均降低(P<0.05)。bFGF、VEGF低水平组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bFGF、VEGF高水平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呈高表达,二者水平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bFGF、VEGF高水平患者预后较差,低水平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R-431-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取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的68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人胃癌细胞(MKN-28、MGC-803、MKN-45、SGC-7901和HGC-27)中miR-431-3p及羧基末端结构域磷酸酶1(CTD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述细胞中CTDP1蛋白和各组SGC-7901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 C)、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431-3p与CTDP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31-3p和CTDP1的靶向关系。将miR-431-3p mimic和CTDP1过表达慢病毒分别或同时转染至SGC-7901细胞中,将细胞分为空白组、空载过表达(mimic NC)组、miR-431-3p过表达(miR-431-3p mimic)组、空载慢病毒(Vector)组、CTDP1过表达慢病毒(CTDP1过表达)组和miR-431-3p mimic+CTDP1过表达(共转染)组。MTT法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单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 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miR-431-3p表达水平降低(P<0.01),CTDP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并且二者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316,P=0.009)。与GES-1细胞比较,其他5种胃癌细胞中miR-431-3p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CTD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miR-431-3p靶向调控CTDP1表达。与空白组和mimic NC组比较,miR-431-3p组SGC-7901细胞中CTDP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数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yt C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空白组和Vector组比较,CTDP1过表达组SGC-7901细胞中CTDP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数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yt C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miR-431-3p组比较,共转染组SGC-7901细胞中CTDP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数水平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yt C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 结论 miR-431-3p过表达能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与靶向下调CTDP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软叶针葵花粉和鱼尾葵花粉致敏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情况。方法选取83例软叶针葵花粉和鱼尾葵花粉致敏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8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指标(CD63、CD203c及CD45)荧光强度,并比较观察组内不同过敏原类型、过敏原种数及UniCAP分级者的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指标荧光强度与UniCAP分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嗜碱性粒细胞CD63、CD203c及CD45的荧光强度为(32.26±2.23)、(50.31±5.61)及(36.36±5.0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5±1.20)、(18.28±2.63)及(7.0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不同过敏原类型及不同过敏原种数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niCAP分级5~6级者的嗜碱性粒细胞CD63、CD203c、CD45的荧光强度为(38.16±3.15)、(66.73±6.96)、(50.86±6.59),分别高于UniCAP分级3~4级者的(29.37±2.31)、(51.13±5.78)、(39.10±5.13)和UniCAP分级1~2级者的(18.68±1.76)、(29.36±3.79)、(22.32±1.93),且UniCAP分级3~4级者高于UniCAP分级1~2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指标CD63、CD203c、CD45均与UniCAP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软叶针葵花粉和鱼尾葵花粉致敏患者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情况突出,且活化指标CD63、CD203c、CD45表达程度与UniCAP分级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性体蛋白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1(NALP-1)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12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脑脊液中炎性体蛋白NALP-1表达水平,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ALP-1和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NALP-1表达(1.64±0.52)高于对照组(0.94±0.28,t=7.1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LP-1高表达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得分(26.4±5.4)分、脑挫伤比例(76.62%)、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77.27%)高于低表达组[(22.3±4.5)分、23.38%、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4.135、9.586、7.424,P<0.05)。年龄[比值比(OR):2.175,95%可信区间(CI):1.167~8.767,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41,95%CI:1.101~3.794,P<0.05)、NALP-1(OR:2.841,95%CI:1.675~10.717,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OR:1.215,95%CI:1.056~3.627,P<0.05)、APACHEⅡ得分(OR:1.615,95%CI:1.314~5.485,P<0.05)是预后不良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脑损伤脑脊液中NALP-1表达增加,且表达量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水平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123例1型糖尿病患儿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05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ZnT8A、GADA及IA-2A水平.评估研究组患儿肾功能状态,根据肾损害并发情况将患儿分为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ZnT8A、GADA、IA-2A以及其他因素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41.46%、60.98%、45.5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肾损害并发率为38.21%(47/123),并发组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74.47%、85.11%、78.72%)均高于未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型糖尿病病程、胱抑素C(Cys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舒张压、血尿酸、血红蛋白(Hb)以及血清ZnT8A、GADA、IA-2A均是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率高于健康儿童,且并发肾损害患儿的阳性率较未并发患儿高.血清ZnT8A、GADA、IA-2A阳性和糖尿病病程偏长、高CysC、高FBG、高HbA1c、高NAG、高血尿酸、高舒张压、低Hb均可增加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肾损害的风险,临床医生需据此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DLBCL患者140例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对患者进行化疗。比较DLBCL患者(治疗前)与健康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期DLBCL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血清VEGF、bFGF水平;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不同临床转归DLBCL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及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DLBCL患者治疗前的血清VEGF、bFGF水平与IPI评分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DLBCL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DLBCL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越高的患者治疗后其VEGF、bFGF水平的下降幅度越大(P<0.05)。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好转与恶化DLBCL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bFGF水平、IP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好转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bFGF水平、IPI评分的降幅显著大于恶化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治疗前的血清VEGF、bFGF水平与其IP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化疗后显著降低;患者的VEGF、bFGF水平与其治疗效果、病情、肿瘤侵袭情况等均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对判断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和W2结构域2(BZW2)及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VD)在肝细胞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ZW2和IVD的表达情况,分析BZW2和IVD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87例受者中,共有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36%,复发时间为术后2~49个月,复发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BZW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76%比30%),IVD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组织(51%比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BZW2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否肿瘤包膜有关(均为P<0.05),IVD表达与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否血管侵犯有关(均为P<0.05)。BZW2高表达组受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BZW2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BZW2低表达组;IVD低表达组患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IVD高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IVD高表达组(均为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BZW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IVD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BZW2高表达和IVD低表达的肝移植受者的累积复发率较高,累积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