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刘民叔(1897—1960),四川成都人,近现代中医名家,扶阳大家,师从国学大师廖平(字季平),治学有廖师遗风;刘民叔倡导讲学行道,所谓"大匠诲人,予人以规矩,不予人以巧",以古医为本,创办中国古医学会,刊发《古医汤液丛书》,时年《神农本草经》原书真本已佚,刘民叔考订原文,更附逸文,辨异探微,详实引证,作为丛书首篇。著作颇丰,有《鲁楼医案》《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肿胀编》《华阳医说》《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神农古本草经》等。刘民叔堪称火神派大家,尊崇《汤液经》《伤寒论》,又与郑钦安经典火神派有异,重视元气,阴阳并重,与张景岳相似,惟用药杂驳不纯,另有特色;治杂病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常施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养阳,每用大剂附、桂,附子每方少则一二两,多至半斤一斤一剂;强调道地药材,疑难杂病重视扶阳,善用扶阳之黄附块,突出黄附块之温扶元阳。外号"刘火神",擅用姜、桂、附,亦重视其他热性药物,与"祝(味菊)附子"有异,更常以硫黄、砒石入药,时人誉之为"火神",致使江南医风为之一变。创立上下两信丸,合阴阳五行,疗哮喘痼疾,上方阳气升之上午九时服用而增升阳效,下方阳气降之下午三时服用而增敛阴效。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科,早年常投麻、桂、白虎、承气原方以治时症;晚年探索中药治疗肿胀、肿瘤等疑难重症。临证用药亦奇亦正,于无法中求法,于不治中求治,匠心独特,出人意料,不可方物;或温或寒,或补或攻,或寒温互用,或攻补兼施,或轻清或峻利,或平淡或剧毒,或剂量逾恒,信手拈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匪夷所思,已臻出神入化境界。附刘民叔心腹内崩,血溢于上,并注于下-重用黄附块,寒痰坚结不解之哮喘-上下两信丸,痰闭证-砒石逐痰开窍,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参硫四逆汤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3.
张志枫  颜新 《江苏中医》2001,22(10):7-10
通过对晚清学者廖平“脉学”著作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廖平“脉学”思想尽管是以《内经》为价值取向,对《难经》倡导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提出挑战而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敢于对中医“脉学”经典著作“疑经辨伪”的精神和方法,反映出他谋求中医脉学创新、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对推动中医脉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晚清学者廖平"脉学"著作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廖平"脉学"思想尽管是以<内经>为价值取向,对<难经>倡导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提出挑战而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敢于对中医"脉学"经典著作"疑经辨伪"的精神和方法,反映出他谋求中医脉学创新、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对推动中医脉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廖平, 近代著名经学家, 不仅在经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且以经学思想阐释医学, 对《黄帝内经》用力颇深, 尤致力于《内经》古诊法的复原, 认为《内经》中的诊尺皆为诊"皮", 自创"诊皮法", 并提出"皮络同诊"理论以及"五诊法"框架。虽其诊皮新论的构建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错误, 但在一定程度上阐发了《内经》尺肤诊的微言大义, 为后世之学者返本溯源、回归医学经典、进一步发掘《内经》的诊疗体系提供了方法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