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4篇
  免费   1104篇
  国内免费   682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41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1751篇
内科学   897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211篇
特种医学   235篇
外科学   340篇
综合类   5599篇
预防医学   691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4121篇
  15篇
中国医学   6850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857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1064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1019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205篇
  2007年   1141篇
  2006年   1040篇
  2005年   1159篇
  2004年   1101篇
  2003年   1173篇
  2002年   974篇
  2001年   817篇
  2000年   614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鉴定与丹参酮合成相关转录因子AP2/ERF家族中SmERF108转录因子,并分析转录因子SmERF108的靶基因。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平台如NCBI、PFAM等分析SmERF108的序列特征;MEGA-X软件用于构建SmERF108与不同功能转录因子的系统进化树;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法鉴定SmERF10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对SmERF108基因在丹参不同器官和组织差异表达进行检测;利用酵母体系对SmERF108的转录激活活性进行探究并用酵母单杂技术确定其靶基因。结果 SmERF108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属于ERF-B3亚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SmERF108与丹参中SmERF128、青蒿中AaERF2亲缘关系较近且保守基序分布一致;亚细胞定位显示SmERF10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mERF108基因在周皮中表达最高,且呈现周皮(R1)>韧皮部(R2)>木质部(R3)的规律;酵母自激活验证SmERF108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同时酵母单杂交确认其能与关键酶基因SmCPS1启动子结合。结论 鉴定到丹参中一个新转录因子SmERF108,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预测与丹参酮合成相关,分子互作初步证实靶基因为SmCPS1二萜环化酶。  相似文献   
2.
刘玲 《新中医》2021,53(1):158-161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采用前列地尔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护理效果。方法: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4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实施手术后,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DVT发生率和48 h伤口引流量、治疗前后髌下10 cm周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的差异。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8 h伤口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髌下10 cm周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髌下10 cm周径、VA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髌下10 cm周径较对照组短,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小板、APT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小板、APTT、D-D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少,APTT较对照组短,D-D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下肢DVT采用前列地尔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明显降低下肢DVT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参提取物DS对小鼠化疗诱导性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25 mg·kg~(-1))与伊利替康(25 mg·kg~(-1))4 d制备化疗诱导性肠黏膜炎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DS灌胃给药8 d。给药期间测定小鼠体质量、3 h排便量、疾病活动指数。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清及结肠黏膜上皮组织,测定炎症因子表达。结肠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学评分。提取粪便样本总DNA,16SrDNA测序分析粪便菌群。结果DS显著增加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3 h排便量,抑制体重下降及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S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及黏膜蛋白中IL-6、TNFα、MPO的含量。病理评分显示,DS显著减轻模型组动物黏膜炎症及伴发的黏膜变性/萎缩。粪便菌群分析显示,DS可有效提高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使治疗组小鼠粪便菌群构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DS显著降低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粪便拟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丰度,提高变形菌属、乳杆菌属和肠杆菌属丰度。结论 DS可有效治疗小鼠化疗诱导性肠黏膜炎,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修复结肠黏膜及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5.
《中成药》2019,(1)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同时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盐酸川芎嗪)中5种酚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C_(18)色谱柱(2. 1 mm×50 mm,1. 8μm);流动相乙腈-0. 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L/min;柱温35℃。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0. 0%~101. 3%,RSD 1. 2%~5. 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高症对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尼卡地平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血清ET、NO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SBP、DBP水平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T、NO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1.1%(6/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14/54),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妊高症患者血压水平,有效调节患者血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减少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仙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82-3784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VMC患儿,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左卡尼汀组和联合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左卡尼汀组接受左卡尼汀治疗,联合组接受左卡尼汀与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电图、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心肌酶相关指标[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左卡尼汀组(P<0.05)。联合组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发生率低于左卡尼汀组(均P<0.05)。两组血清H-FABP、cTnT、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血清H-FABP、cTnT、MCP-1水平均低于左卡尼汀组(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22%(7/46)]与左卡尼汀组[8.70%(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VMC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心电图,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成活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接受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患者简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持续给药1周。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皮瓣肿胀程度、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皮瓣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的PT、APTT、FIB水平[(17.84±2.45)s、(35.38±3.14)s、(2.24±0.17)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07±2.69)s、(41.56±3.34)s、(2.79±0.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瓣下积液、动静脉危象的总并发症率为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提高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成活率,减轻术后皮瓣肿胀程度,改善凝血指标,降低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利用聚多巴胺(PDA)对丹参注射液中多成分进行负载,构建丹参注射液(SMI)缓释制剂(PDA-SMI)。方法:建立丹参注射液的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3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制备PDA,在pH值2.5的条件下对SMI进行负载,制备PDA-SMI;对PDA-SMI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SMI中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浓度分别为0.344、0.214、0.262 mg/mL;PDA-SMI对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载药量分别为8.59%,15.90%和20.57%;PDA-SMI中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体外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4.05%,77.57%和63.12%。结论:PDA可以负载SMI的多种成分,载药量较高,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