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鸭乙型肝炎模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嗜肝病毒的生命周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规律和抗病毒药物筛选等研究,鸭乙型肝炎病毒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在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结构上.目前已经知道鸭乙型肝炎病毒在跟哺乳动物嗜肝DNA病毒X基因相似的区域存在X样开放读码框架,也可以表达一种跟X蛋白功能相近的X样蛋白.本文就X样开放读码框架和X样蛋白的发现过程,X样蛋白的组织学定位,以及X样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rrALR)对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衰竭(ARF)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即健康对照组,ARF模型组,模型+空质粒对照组(空质粒组),模型+rrALR干预组(ALR组):根据给予rrALR的剂量不同分为ALR1组和ALR2组两个亚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12、16和21天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在留取血、尿标本后,处死大鼠并取肾组织标本。常规生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BUN、Scr和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酶的变化;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AL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ALR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ARF大鼠各组BUN、Scr及尿NAG酶水平在第4、8、12、16天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与模型组和空质粒组相比,ALR组BUN、Scr及尿NAG酶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在各时间点明显减轻;而肾组织的ALR蛋白表达增加(P < 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活跃;PCNA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分布,增殖指数(PI)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rrALR对急性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减轻病变和促进再生修复的作用,可明显改善ARF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对多种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研究了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在体外对人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趋化反应的影响。在浓度为0.5ng/ml时,它对旦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多肽(FMLP)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趋化反应的抑制率分别达42.9%和44.2%。在浓度为5ng/ml时,对酵母多糖激活血清(ZS)和趋化性胆汁(CB)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6%和23.2%;引起单核吞噬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9.8%和47.8%。在FMIP-ME引起的淋巴细胞趋化反应中,它(0.5ng/ml)对和T细胞的抑制分别为56.6%和22.9%,对B细胞(CD_(22))和NK细胞(CD_(57))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含HBV前C C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 ,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 :用PCR法扩增含 1.3倍HBVayw型全基因组真核表达载体pHBV1.3的前C C基因片断 ,应用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融合表达载体 ,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其转染到HEK2 93细胞 ,并用荧光显微镜及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PCR及酶切鉴定 ,证实成功构建了含HBV前C C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 -HB VC ,显微镜下观察及ELISA法证实在HEK2 93细胞中表达了相应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与GFP的双功能融合蛋白 ,适合于针对HBV前C C区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乙型肝炎病毒DNA开放框架上的BamHI和HpaI位点,酶切消化质粒载体PEcob6(含双拷贝HBVDNA),得到约900bp的HBV-S基因片断。将其插入到噬菌粒载体PBluescriptsk+的SmaI位点上。然后通过体外寡核苷酸介导的人工定点突变获得一系列(共12种)S基因“免疫逃避”突变型。再通过EB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MEP4上的BamHI和Kpnl位点将噬菌粒pBluescripsk+上的S基因突变型片断定向克隆到PMEP4上,从而构建了含乙肝S基因突变型的重组质粒pMEP4HBSM。用其转染人肝癌传代细胞系HepG2,经潮霉素选择,三周后获得抗性细胞克隆。经用抗HBs单克隆抗体(含针对HBsAg“a”抗原决定簇)检测除含变异体145(即145位上甘氨酸为精氨酸替代)外其余抗变异体HBsAg均为阳性。经Westernblot证实变异体145,在分子量约为23KD处有一特异HBsAg蛋白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小鼠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eat shock protein 70,Mt.HSP70)基因融合载体.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pcDNA3.1为基本单位构建AFP及HSP70的融合表达载体,融合基因以G-S-G-G-S连接子连接;用脂质体将系列载体导入COS-7细胞.48h后以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其表达。结果 构建的AFP和HSP70的单独及融合表达载体导入COS-7细胞48h后经RT-PCR检测可扩增出相应片段,细胞免疫化学染色为阳性。结论 AFP和HSP70的单独及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7.
急性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清除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阐明嗜肝病毒自然感染过程中病毒清除机理。方法 :7只 2~ 3月龄成年重庆麻鸭静脉接种 10~ 2 0mlDHBV阳性血清 (5× 10 8~ 1× 10 9genome) ,接种后每周采血检测外周血中DHBVDNA、DHBsAg和特异抗体的产生 ;感染后第10、35天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抗原特异细胞增殖实验 ;第 5、30、6 0天取肝组织标本进行DHBVDNASouthern杂交、DHB sAg免疫组化及肝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DHBV感染成年鸭在 1~ 2w潜伏期后出现急性、一过性感染 ,感染高峰期肝内存在多拷贝的DHBV所有复制中间体形式 ,包括cccDNA。进一步分析显示病毒血症的消失是在快速抗原特异细胞增殖反应和高滴度特异抗体产生之后 ;与此同时 ,整个急性感染期间 ,肝细胞并无明显的损害。结论 :非细胞直接损伤机制在嗜肝病毒清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肝患者杀伤性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淳  刘林 《免疫学杂志》1996,12(1):43-47
通过对4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LAK细胞活性的观察,探讨了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非复制状态下的杀伤性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在乙肝病毒的高复制状态下,CD8^+细胞数增加,CD4^+/CD8^+比例显著下降;NK细胞活性与LAK细胞活性也明显低下,且在HBeAg与HBVDNA阳性组中,NK活性与LAK活性的改变与HBeAg的P/N值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而NK活性与LAK活性变化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rALR对HBsAg及BSA免疫大鼠产生抗体、细胞因子和对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甲醇诱导表达rALR,测定活性并进行以下研究.①rALR对HBsAg免疫的影响:实验分为:生理盐水、HBsAg20 μg/只、HBsAg20 μg rALR100 μg/kg、HBsAg20 μg rALR 25 μg*kg、HBsAg20 v pPIC9K表达上清、HBsAg20 μg CsA10mg/kg,共6组;②rALR对BSA免疫的影响:实验分为:生理盐水、BSA25 μg/只、BSA25 μg rALR100 μg/kg、BSA25 μg pPIC9K表达上清、BSA25 μg CsA10 mg/kg,共5组.以上均皮下注射免疫大鼠,1次/周×4次,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IL-2和IFN-γ.③rALR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Wisar大鼠先皮下注射HBsAg(20 μg/只)1次,2周后处死,分离脾单核细胞,种板,再加HBsAg 1 μg/孔和/或相应处理因素(rALR、空质粒表达产物等),48h后加3H-TdR,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cpm值.结果 rALR100 μg/kg HBsAg组的8只动物中,有2只出现抗HBs的抗体,空质粒对照组和单用HBs Ag组8只动物均出现抗HBs.rALR 100 μg/kg BSA组的8只动物中,有3只出现抗BSA抗体,空质粒对照组和单用BSA组8只动物均出现抗BSA的抗体.rALR 100μg/kg能明显抑制细胞因子IL2及IFN-γ的产生.rALR4μg体外能明显抑制脾细胞的增殖.结论 rALR能抑制HBsAg和BSA诱导大鼠产生相应抗体及IL-2、IFN-γ的产生;体外能抑制经体内致敏的脾细胞的增殖,说明rALR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pMEP4-S,pLXSN-S);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正常人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经G418或HygromycinB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用RT-PCR检测抗性细胞总RNA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用ELISA检测抗性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HB-sAg的含量。结果 3种不同类型HBsAg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的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在转录水平上,可检出HB-sAgmRNA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细胞增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均可检出HBsAg;而以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最高,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表达HBsAg的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稳定表达,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的HBsAg明显高于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