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减压真空干燥方式下的黄芪药材经炮制成饮片后,药效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方法 以传统水煎煮法对黄芪饮片进行提取,建立提取动力学模型,比较黄芪药材经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减压真空干燥3种初加工方式对饮片中4个评价指标(浸出物、黄芪多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提取效率差异。结果 3种干燥方式导致黄芪药材切面品相不一,提取动力学均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其中减压干燥动力学拟合方程斜率最大,提取效率最高。结论 减压干燥方式4个评价指标的药材-饮片转移率高,干燥、提取速率快,可作为传统干燥方式的替代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式不仅对药材品相有影响,同时对药材制成饮片及后续饮片制成制剂过程中评价指标的提取效率也有影响,说明干燥等药材初加工是药材-饮片-制剂品质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三大产区8个产地肉苁蓉药材中浸出物及6种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考察不同产地药材质量差异,揭示其品质特征及道地性内涵。方法:采用冷浸法、HPLC-UV、HPLC-ELSD、UV-VIS测定各组分含量。结果:基于药典指标成分,各产地药材含量符合规定标准;不同产地组分含量差异较大,道地产区内蒙古总体水平较高,浸出物、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苯乙醇总苷、可溶性多糖、半乳糖醇、甜菜碱含量分别为67.02%、1.48%、0.55%、2.91%、17.12%、7.19%、5.98%。结论:与其他产区相比,内蒙古所产肉苁蓉药效物质丰富,体现了"油亮、体重、肥厚、质柔润、味甘"的道地性品质特征;可溶性多糖是本品道地性品质主要物质基础,各产地甜菜碱含量均在3.6%以上,建议将可溶性多糖作为药典指标成分之一,甜菜碱作为区别于管花肉苁蓉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附子是确有疗效的毒剧类中药,构建关联临床毒副反应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提高其炮制减毒质控水平和保障临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附子可导致室性早搏这一早期心脏中毒反应,构建基于大鼠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最小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MTD)测定的附子炮制品质量生物评价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考察优化方法学(动物性别、体重、对照品稳定性与供试品稳定性),检测结果的重现性符合药品质量生物评价要求。应用该方法检测生附子及其不同炮制品黑顺片、白附片、蒸附片、刨附片、炮天雄致大鼠室性早搏MTD,结果表明,生附子炮制后MTD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黑顺片、蒸附片、刨附片与白附片的MTD分别为生附子的15.76,22.36,19.65,20.97倍;而炮天雄几乎无毒,用该方法检测不出MTD。该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反映附子及其炮制品的整体心脏毒性。进一步结合附子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与PVC呈显著相关。此外,可能还存在其他与致心律失常相关的未测成分,值得深入研究。上述研究为附子临床早期心脏毒性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整体、综合的方法,可作为化学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为保障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参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农田栽培选地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人参全球范围内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农田栽培选地规范制定,为农田栽参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lob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edicinal plant,GMPGIS),以本草文献记载的道地产区、野生分布区以及当前主产区271个样点的生态环境因子值为计算依据,经过生态相似性分析获得人参全球范围内的最佳生态适宜产区和潜在种植区,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法国、意大利、乌克兰、韩国等国家。其中,人参在中国的生态适宜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内蒙古、山东和山西等省区。另外,在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和项目组多年农田栽参研究数据基础上,结合文献及对部分种植基地的调研结果,初步制订了农田栽参选地规范。该研究为人参农田规模化种植、引种栽培和保护抚育提供科学依据,农田栽参选地规范为高品质人参的科学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综合改良措施对农田栽参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农田土壤改良的标准流程,以保证农田栽参的顺利开展。研究采用土壤消毒、绿肥回田和施肥改土相结合处理传统农田,通过观测土壤的理化性状、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人参生长指标等因素,发现综合改良措施可显著增加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0~20 cm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组成,提高农田参苗存苗率,促进了人参生长。该研究表明土壤消毒、绿肥回田结合施肥改土的综合措施可有效改善农田土壤微生态环境,为农田栽参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对6家企业生产的黄柏、茯苓及熟地黄3种配方颗粒进行质量考察,分析了不同企业配方颗粒的一致性。方法 以峰位、峰形、相对峰强度或主要标准峰个数等为考察指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的配方颗粒与标准药材及自制提取物的谱图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相似度)。结果 6家企业的黄柏配方颗粒在1 604、1 507 cm-1处特征峰的相对峰高的变化不同,其原药材质量可能存在差异;茯苓配方颗粒因采用辅料种类不一,中红外光谱图差异明显;熟地黄配方颗粒因原药材投料比不同,随着辅料含量的增加,与熟地黄提取物的相关系数降低。结论 中红外光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专属性强、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等优点,尤其是揭示不同企业的同一种配方颗粒因采用原药材的品质、辅料不同等因素所造成质量差异,因此,中红外光谱技术为保证配方颗粒的均一性提供了客观的分析手段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王雪媛  肖波  张治峰  何燕峰  曹丽娟  李天祥 《中草药》2017,48(18):3841-3846
目的考察春、秋两采收期道地产区内蒙古阿拉善盟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半乳糖醇、甜菜碱、可溶性多糖及其浸出物的量,并研究其道地性。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量,采用HPLC-ELSD法测定半乳糖醇及甜菜碱量,采用UV-VIS法测定可溶性多糖量,采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出物。结果春季、秋季肉苁蓉中指标成分总量均达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水平,且春季的量较高,达12.21 mg/g,是秋季样品量的3倍多,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量的4倍。毛蕊花糖苷的量在春季样品显著高于秋季,约为秋季的30倍,波动极大;甜菜碱的量在春季样品中也显著高于秋季;可溶性多糖的量在春、秋季样品中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秋季样品中高达13.7%;半乳糖醇及浸出物的量在秋季样品中显著高于春季。结论肉苁蓉春季、秋季样品中毛蕊花糖苷量波动极大;本品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多糖、半乳糖醇,而"油亮、体重、肥厚、质柔润、味甘"为肉苁蓉道地性内在品质特征,丰富的多糖、半乳糖醇是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可增加多糖作为评价其质量特征的指标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黄芩酒炙过程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含量变化与其药效活性间的相关性,优选黄芩酒炙的最佳炒制时间。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酒炙过程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4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以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检测黄芩酒炙过程中抗炎活性的变化情况,结合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含水率等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线性回归对指标成分含量-药效活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黄芩苷为黄芩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在酒炙过程中,黄芩苷质量分数、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其抗炎活性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炒制18 min时,黄芩苷质量分数达到峰值14.33%,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达到最高点63.00%,此时抗炎活性达到最高值92.96%。结论:在黄芩酒炙过程中,炒制时间对其黄芩苷含量及药效活性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黄酒闷润后最佳炒制时间为18 min。  相似文献   
10.
黄芩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大品种之一,现今黄芩野生资源大量减少,由于人工栽培过程中种质退化、盲目引种、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以及田间病虫害加重等因素导致黄芩药材质量下降和农残重金属超标,建立黄芩无公害栽培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基于403个黄芩产区地理位点生态因子,通过GMPGIS系统获得适宜黄芩生长的生态因子值,指导黄芩引种扩种,并从良种选育、田间管理、肥料农药施用、病虫害生物防治等角度建立规范,归纳总结提出黄芩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体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优良黄芩种质资源及高质量黄芩药材,可为黄芩无公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