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8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5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418篇
综合类   1306篇
预防医学   35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89篇
  2篇
中国医学   458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下营针刀解结术是名医王海东主任医师以解剖学为依据、中医理论为指导提出的针刀疗法。本文从《素问·骨空论》阐明脐下营解结术的理论来源,以奇经八脉、气街、经筋、解剖学作为定点依据,探析其定点及主治规律的理论实质,并列举验案为临床治疗疑难杂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疏筋解结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的腰椎管狭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观察组除采取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外,还进行了针刀疏筋解结疗法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1周及1月随访发现观察组的平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3、6月随访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疏筋解结疗法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及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疗效肯定,中医特色优势突出;配合针刀疏筋解结疗法改善LSS短期症状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4.
摘 要 目的:加味身痛逐瘀汤对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后存在轴性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脊髓性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塞来昔布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轴性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两周及4周,颈椎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在改善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颈肩部疼痛、沉重、僵硬、酸困等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活动,降低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最终改善轴性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关节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祛寒逐风合剂,每次50m L,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钙素、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对2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对照组为74.47%(35/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WOMAC评分、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VEGF、TRACP-5b水平明显下降,骨钙素、B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1β、IL-6、TNF-α、VEGF、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钙素、B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关节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王海东教授多年使用痛风方内服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AGA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内服痛风方配合四黄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发红、功能受限积分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发红、功能受限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外周血WBC、UA、CRP、ESR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WBC、UA、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痛风方内服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AGA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关节症状,降低血清WBC、UA、CRP、ESR水平,调节机体内炎性反应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迄今尚未明确,治疗亦无有效措施。中医基于辨体辨证认识其病机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探索价值。本文以中医"痰"理论为切入点,结合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机制,认为其坏死与中医"痰"邪密切相关,且"痰"为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支具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例。A组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行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和主观满意度。结果:随访4~10个月,两组患者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观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可为第5掌骨颈骨折提供可靠、有效的固定,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廖志峰教授是甘肃省名中医,第四、五、六届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年,擅长治疗脾胃病、肝胆病、内分泌疾病、肺系疾病及临床各科疑难杂病,学验俱丰。基于对廖教授的著作、论文及经验文献的深入研究,结合对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的理解,从明理、诊病、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6个方面探析廖教授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廖教授认为,脾胃主要的生理功能为化生营血,运化水液,协调气机升降;脾胃病的诊断应以生理功能的失常为依据,以虚实、燥湿、升降为辨证纲领,知常察变,准确辨证。脾胃病的治疗要以治病求本为根本原则:①要彻底追究病因,从源头论治;②要固护后天之本,恢复脾胃功能;③要注重扶助正气,使脏腑功能协调有序。廖教授治疗脾胃病以通、和两法为主要治法,因阳明胃气以通降为顺,太阴脾土以居中调和为用;遣方以临床症状、病机分析、患者体质3个层次为依据,以谨守病机、方证对应为原则,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经方与药对相配合,标本兼治;用药力求平和,注重扶正,重视升降平衡,推行东垣王道之法。紧扣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廖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思路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