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中医五行间接补法在众多学说衍化来的间接补法中是最重要的补法内容之一,在具体承载的制方中衍化最奇特、应用最广泛,对于临床辨证施治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五行间接补法的代表方进行阐述并摘录历代名医用五行间接补法制方的成功医案,以使其在临床拟方时得以更好的发挥应用.  相似文献   
2.
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诸暨)人。少时"从朱丹溪先生游"(《医史》),先生见其颖悟倍常,爱其才敏,遂"尽以医术授之"(《明史》)。原礼既得真传,医术精湛,名噪浙西,洪武年间曾入朝为御医。撰有《金匮钩玄》、《推求师意》、《类证用药》等,均为阐发师旨、传播丹溪学说而作。他在杂病辨治方面亦继承和发展了丹溪的学术思想,于郁证、痰饮的论治尤见心得。  相似文献   
3.
张予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被后世尊为“攻邪派”创始人。实际上,子和并非长于攻而拙于补,其补益学术思想有独到见地。  相似文献   
4.
批判性思维组成元素主要涵盖态度、知识、技能。中医药本科教育教学中,前期应深化其思维态度培养,加大医学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积极、理性、反思、灵活、开放、创造性的人格和价值观;前中期加强批判性思维知识掌握,可开设独立课程或举办讲座;中后期提高其思维技能实践,可采用情境式或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并改革考评方式,灵活培养学生推理、反思技能。  相似文献   
5.
泄泻为中医内科常见病证,然历代论治则每易忽略脾阴虚、肝阳气虚证.本文引经据典论述脾阴虚、肝气虚泄泻的临床表现及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6.
中药五味是中药性能的一个方面,它不仅表示药物的实际性能,同时还反映各种药物具有的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若干规律性的联系。中医采用了五味配五脏理论,故有"咸入肾"之说。其实,咸味药的作用超过了传统的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本文以咸味药为研究对象,从咸味药与中药四性及归经关系、咸味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咸味药的方剂配伍规律及其在脾胃病的临床运用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龙玲 《世界中医药》2009,4(3):159-160
张介宾(1563-1640),字景岳,明代杰出医家,撰有《类经》《类经图翼》等著,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景岳虽不以妇科名闻于世,但《妇人规》是《景岳全书》中的二卷,为其全面系统的妇科专著。内分经脉、胎孕、产育、带浊、乳病等九类,每类分若干证,再辨证立方,全面地体现了他妇科临证治疗的独特风格。当代妇科名家罗元恺先生曾点注《妇人规》,并给予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8.
张景岳妇科临证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介宾(1563~1640),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代杰出医家.世人皆知其内伤杂病治擅温补,实其妇科临证论治亦堪称大家.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配伍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眈  陈名斌  彭睿  贺又舜 《四川中医》2008,26(11):105-107
活血化瘀是中医临床及研究工作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结合历代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对活血化瘀方刺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最为常用的配伍有:配理气行气药,配补气益气药,配温经散寒药,配攻下通腑药,配补血养血药,配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药,配利水药,配化痰药,配止血药,配祛风除湿药.并从理论和临床角度,阐明其配伍理论及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