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自拟桑白皮饮治疗鼻衄,效果良好。现将病历记录完整,能够评定疗效的61例整理如下。一般资料 64例患者,男40例,女21例。3~7岁10例,8~20岁13例,21~40岁24例,41~50岁11例,51~65岁6例。鼻中膈前下方出血者55例,下鼻甲前端出血者5例,鼻中膈中段出血者4例。偶发出血肯8例,反复出血者56例。病程在5天以内者8例,1年内15例,5年内28例,10年以内8例,10年以上5例。2 治疗方法就诊时正在出血者,用生大黄研粉吹于出血部位;已用填塞法者,去掉填塞物,再行吹药  相似文献   
2.
将特发性暴聋分为风邪犯肺(16耳)、肝气郁滞(39耳),肝阳上亢(32耳)三型。各组患者入院时听力的平均值比较按近,但肝阳上亢组全聋者明显高于其余二组(P<0.05);出院听力提高以肝气郁滞组最佳,肝阳上亢组最差;比较三组的有效率,肝阳上亢组明显低于前二组(P<0.05),比较预后预测值与实际疗效,肝气郁滞组正判率最高,而肝阳上亢组误判率显著高于前者。表明肝阳上亢组病情重笃,病变复杂,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近代免疫学的进展及对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深入,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现代作用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及治疗方法。兹就对本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一、扶正固本在治疗中的地位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分两大方面:特异性脱敏,疗效较高,但疗程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0例慢性咽炎辨证属阴虚、阳虚患者及30例健康人作了植物神经功能测定。结果表明:本病阴虚组主要处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阳虚组处于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状态,两组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咽局部病变与全身阴阳失衡相互影响的中介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已穿孔者,其局部病理多属余邪未清或湿浊邪毒滞留。耳鼻喉科教授谭敬书认为,对其治疗当以外治为主。他根据前人经验,总结了外治四法,创制了用方三则,施于临床,颇有效验。现简介如下: (一)清洁法适应症:急、慢性脓耳,耳道或鼓室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满意。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69例整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1)持续性或间歇性鼻塞,伴有流脓涕或粘脓涕症状;(2)中鼻道或嗅裂有脓性分泌物,未并发鼻息肉;(3)经近期 X 线确诊为慢性鼻窦炎。二、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86例,女83例。年龄在2~67岁。病程6个月~1年者30例,1~5年者79例,6~10年者39例,10年以上者21例。其中慢性上颌窦炎53例,多组鼻窦炎116例。三、辨证分型1.郁热型:共63例。鼻塞涕黄,鼻粘膜红肿,咽干,口微渴,或大便偏干结,小便黄,舌质红或红  相似文献   
7.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往往伴有听力减退。我院谭敬书教授从1984年10月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至今已达150余例,效果颇佳,现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可以统计疗效的70例,78耳,其中急性20耳,慢性58耳(全部为慢性单纯型和骨疡型。胆脂瘤型无效,故未统计在内);男41例,女29例。  相似文献   
8.
敷贴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敷贴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长沙410005)谭敬书,徐绍勤1991年6月至1992年7月,我们以敷贴疗法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PAR)60例,获效佳。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及分组按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  相似文献   
9.
鼻为呼吸出入之要道,与外界密切接触,容易患病,且难速愈。现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其辨征论治规律: 一、鼻科炎症分型: (一)风邪袭表证:由外感风邪所致。多见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或急性副鼻窦炎初期。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沸、喷嚏,或伴头痛、身疼、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肿胀,下鼻甲肿大,或下鼻道有少量稀性分泌物,舌质多淡红,苔薄,脉多浮弦。治疗之法,以驱风解表为主,常用药物有羌活、防风、荆芥、白芷、苍耳、辛夷、桑叶、甘菊花、薄荷、银花、连翘、细辛、川芎、苍术、石菖蒲等。代表方剂,风热型有《温病条  相似文献   
10.
一、病历报告彭某,男,28岁,工人。1979年9月29日初诊。主诉与病史:于1979年6月10日作左耳乳突根治术,术后情况良好,6月22日出院。此后曾四次突发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出冷汗,左侧耳鸣,每次持续4~5天。最近一次发作经治疗后已基本好转。既往无类似病史。近二月来,感神疲乏力,时有头晕眼花,视觉模糊,食纳不佳,口干口苦,梦多,喜嗳气,胸胁微胀不适,咳嗽有粘黄痰量不多。无慢支及胃病史,不抽烟。检查与诊断:左耳乳突术腔干燥,已上皮化。无自发性眼震,瘘管试验阴性,快速轮替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