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前交叉韧带撕裂MR图像及40例完好的ACL,分析其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特征。结果: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评价的间接征象中,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后交叉韧带指数、半月板后移征、“对吻性”骨挫伤、胫骨前移位等6个征象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ACL损伤的直接征象为诊断主要依据,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实验性骨折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聚酰胺可吸收髓内针治疗实验犬胫骨骨折愈合过程的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方法:36条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于左胫骨粗隆下3cm处横行截断胫骨,分别行可吸收髓内针和金属髓内针固定。术后1、2、4、8、12周时分别采取骨痂标本,观察其组织学变化,计算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编织骨、矿化软骨等随固定术后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下降,而板层骨含量逐渐增加,12周时达高值,组织学上表现为以排列规则的板层骨为主;骨小梁体密度和平均骨小梁宽度两组一致;类骨质体密度、平均类骨质宽度、平均骨壁厚度和成骨细胞指数等,两组的测量值均接近或达到骨计量学参数的正常值。结论:可吸收髓内针固定长管状骨骨折与金属内固定比较,其骨折愈合方式和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脊柱骨折所致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侧脊柱骨折所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康复组还同时给予手法、运动训练及针灸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康复疗效评定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较大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明显改善,其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亦有一定程度改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康复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所致截瘫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促进其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蹰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躅趾皮肤缺损患者9例,供区行中厚皮片移植。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皮肤相近。1例皮瓣少许皮肤坏死,经换药3周后Ⅱ期愈合。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两点辨别觉为6~13mm,患者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患者对外观、功能满意。结论相较于传统第一跖背动脉皮瓣,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增大,皮瓣血供更有保障,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躅趾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1989—2000年68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断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随访2--11年,62例肢体存活,6例截肢,2例出现轻度缺血性肌挛缩。结论: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损伤动脉应尽可能在6—8h内进行修复,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血管修复方法。积极治疗多发伤、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膜移植术 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并与传统的单纯内固定术作回顾性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治疗组采用改良Smith Petersen切口 ,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将旋髂深血管髂骨膜 3cm× 4cm覆盖于骨折线 ,配合中药治疗。结果 :根据对治疗组与对照组随访其 3个月 ,6个月及 12个月后骨痂生成情况 ,进行临床统计学处理表明 :在 3个不同时期骨痂生成比较 ,具有差异显著意义。治疗组的功能优良率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膜移植加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单纯内固定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肾固疏方改善骨质疏松和脂代谢异常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的卵巢全部切除以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雌激素组(n=20)和实验组(n=20)。假去势组(n=20)大鼠仅从卵巢周围切除少量脂肪。干预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PING、TRACP5b、OPG、BGP的水平;并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指标。结果与假去势组大鼠比较,对照组大鼠的股骨和股骨近端的BMD明显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和脂代谢指标水平均明显恶化(均P0.05)。灌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雌激素组和实验组大鼠的股骨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两组大鼠的PING、TRACP5b、BGP水平均较显著提高(均P0.05),而OPG水平显著降低(P0.05)。此外,雌激素组和实验组大鼠的脂代谢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温肾固疏方通过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和脂代谢指标水平,达到改善骨质疏松和调节血脂代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关节损伤并185例,以交通意外伤和坠落伤居多;骨折最常见部位依次是胫腓骨、股骨、足踝和脊柱,最常见的合并伤为颅脑损伤及腹部脏器损伤,开放性损伤占半数以上;1/4的病例并发休克。作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意外伤和坠落伤等创伤病例明显增加,伤情十分复杂化,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更为常见。本文就其诊断标准及早期处理原则,结合本组病例的实践加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16-4218
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均接受锁定钢板治疗,依手术入路分为A、B组各40例,A组经前内侧入路,B组者经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B组为92.5%,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时间及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至今,骨折获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功能受限,肩关节无外展、内外旋等,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两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骨质疏松知识、自我效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56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OP患者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健康教育方案,收集并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骨质疏松知识(osteoporosisknowledge tests,OKT)、骨质疏松自我效能(osteoporosis self-efficacy scale,OSES)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在骨质疏松知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骨质疏松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L1~L4及左股骨的骨密度均较干预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在上述各项目的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围绝经期及绝经后OP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应对疾病的自我效能以及骨密度水平,对于预防骨折及改善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