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监测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野生生态环境与栽培生产场地,安装溯源监测设备,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通过平台网站实时获得产地的生态因子动态数据(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气压),结合暗紫贝母的生物学特性,对不同产地与栽培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生长旺盛期的动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生态因子是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拔是影响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主要因素,随着海拔的降低,相关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如气压升高、光照减弱、空气湿度增大、土壤温度升高。大棚对贝母生态因子如气温、光照强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可能与大棚栽培的药材形态与品质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野生环境的生态因子优于人工栽培的条件,如伴生植被好,土壤湿度大于大田与大棚,更有利于暗紫贝母的生长。建议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栽培与野生抚育暗紫贝母。结论:溯源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得暗紫贝母准确的生态因子数据。  相似文献   
2.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濒危高原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采挖过度导致野外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由于川贝母生长环境相对狭窄,生态环境脆弱,生长年限较长,导致生产管理难度大、病虫害严重、产量低,管理不当将会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通过川贝母集约化“二段式”育苗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前期管理成本,提高大田及野生抚育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及质量。本文对川贝母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包括产地环境选择、新品种选育、“二段式”育苗技术、综合农艺管理、野生抚育模式、采收加工等进行了概述,为川贝母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郑军  叶萌  赵孙才  代勇  向丽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Z1):273-276
目的 以1~3年生人工栽培川贝母鳞茎的高、直径和单粒质量为指标进行分级,并制定采收分级标准,为后期鳞茎繁殖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做指导。方法 在中国四川省康定恩威中藏药材川贝母人工栽培地川贝母采收期采用分层随机取样,调查1~3年生样方内其鳞茎的外观形态,用快速聚类法进行分类,并结合生产进行分级。结果 1年生川贝母鳞茎呈近球形,平均高为0.318 cm,直径0.303 cm,单粒质量0.029 g,分为3级;2年生鳞茎呈类圆锥形,平均高为0.59 cm,直径0.46 cm,单粒质量0.12 g,分为4级;3年生鳞茎呈类长圆锥形,平均高为0.78 cm,直径0.57 cm,单粒质量0.23 g,分为4级。结论 川贝母种子在播种后第2、3年继续萌发,导致个体数量增加;作为种源,分级指标以鳞茎单粒质量为宜。  相似文献   
4.
郑军  叶萌  赵孙才  代勇  向丽 《中草药》2009,40(Z1):273-276
目的 以1~3年生人工栽培川贝母鳞茎的高、直径和单粒质量为指标进行分级,并制定采收分级标准,为后期鳞茎繁殖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做指导。方法 在中国四川省康定恩威中藏药材川贝母人工栽培地川贝母采收期采用分层随机取样,调查1~3年生样方内其鳞茎的外观形态,用快速聚类法进行分类,并结合生产进行分级。结果 1年生川贝母鳞茎呈近球形,平均高为0.318 cm,直径0.303 cm,单粒质量0.029 g,分为3级;2年生鳞茎呈类圆锥形,平均高为0.59 cm,直径0.46 cm,单粒质量0.12 g,分为4级;3年生鳞茎呈类长圆锥形,平均高为0.78 cm,直径0.57 cm,单粒质量0.23 g,分为4级。结论 川贝母种子在播种后第2、3年继续萌发,导致个体数量增加;作为种源,分级指标以鳞茎单粒质量为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