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SD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分离出脂肪组织,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原代ADSCs,适时传代。逐日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特征。第3代细胞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特性。结果:从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ADSCs,体外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增殖迅速。在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及1,25-(OH)2 VitD,诱导下,ADSCs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ALP活性显著增高,Von Kossa染色出现钙化结节,OC、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ADSCs易于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迅速,经矿化诱导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模拟“高住低训”条件,观察低氧和长时间游泳运动对小鼠骨骼肌低氧诱导因子1α及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08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成年昆明小鼠18只,适应性训练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低氧对照组、低氧训练组和常氧对照组,每组6只。制备模拟低氧设备,低氧对照组进行8周的低氧适应,8h/次,5次/周,氧浓度控制在156~161mL/L。低氧训练组进行8周的低氧适应和常氧游泳训练,每次先进行8h的低氧适应后再进行1h的常氧游泳训练,5次/周。常氧对照组按常规饲养。8周后,3组小鼠均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立即麻醉断头处死,取股外侧肌,分为两块,一块测定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另一块测定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饲养过程中常氧对照组脱失1只,进入结果分析低氧对照组、低氧训练组和常氧对照组分别为6,6,5只小鼠。①常氧对照组小鼠骨骼肌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几乎无表达,而低氧训练组和低氧对照组小鼠骨骼肌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含量较高,两组均有6个以上目标蛋白。②低氧对照组、低氧训练组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有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128.49±11.83,145.37±14.33,93.65±15.32)μkat/g;(223.21±51.01,252.05±48.18,99.02±32.67)nkat/g(P<0.01)],其中低氧训练组显著高于低氧对照组(P<0.01)。结论:在模拟“高住低训”条件下,低氧加长时间大负荷运动能够促进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提高骨骼肌糖的有氧代谢酶的活性,有利于增强机体运动功能。而且骨骼肌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含量与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背景:下肢髋膝周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通常是针对髌股关节痛较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但其所起的干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明确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髌股关节痛患者疼痛、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7例髌股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组(试验组)19例,单纯肌力训练组(对照组)18例,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干预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膝前痛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等级和功能水平,应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跑步测试时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别*时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较干预前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减小(P <0.001),膝前痛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试验组<0.001,P对照组=0.001);且试验组膝前痛量表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01);(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跑步测试中的膝最大屈曲角度(P=0.011)、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P <0.001)、内旋力矩峰值(P=...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肥胖所致个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的几率大大增加。目前有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组成成分与结构失衡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诱因,但减肥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机制研究尚缺乏报道。本文就目前应用较广的补充功能食品减肥、有氧运动减肥、外科手术减肥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变化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研究下坡(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Ca2+摄取与释放在量与时程上的影响。此外,测定离子载体的刺激作用,即测定在含与不含(Ca2+离子载体)A23187时Ca2+-ATP酶活性的比值,用以评定囊泡的完整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与离心运动组, 离心运动的大鼠分别于运动后即刻, 4, 24, 48, 72 和144h后取样 (n=7). 离心运动方式采用90min持续跑台下坡运动(-16°;15m/min)。取大鼠红股肌制备组织匀浆, 测定肌浆网Ca2+-ATP酶活性,Ca2+摄取与释放。结果:与对照组[19.25±1.38 nmol ·min-1·(mg protein)-1]相比, 肌浆网Ca2+摄取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4h下降了29% and 36% (P<0.05), 24h依然降低(P<0.05). 肌浆网Ca2+释放与对照组[31.06±2.36 nmol·min-1·(mg protein)-1] 相比,也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4h下降了37% and 39% (P<0.05), 24h持续降低(P<0.05). 用含离子载体测定的肌浆网Ca2+-ATP酶活性运动后4h降低了31%(P<0.05), 并于运动后24h仍然降低 (P<0.05)。运动后, 含与不含A23187时测定的Ca2+-ATP酶活性的比值未见显著性改变, 表明该运动没有明显改变肌浆网膜的完整性。结论:一次性低强度,长时间下坡运动导致肌浆网功能长时间降低, 运动后恢复期两天尚未完全恢复, 亦可构成离心运动诱导的骨骼肌某些功能降低的基础。提示这些变化可能产生于离心收缩时肌节长度不匀一性所造成的张力应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模型左心室及交感神经重塑(结构重塑与功能重塑)的影响,为心衰的机制研究及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组)、心衰安静组(H组)和心衰运动组(HE组)。HE组进行10周跑台训练,S组和H组保持安静状态。超声心动术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即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LVAWDd)、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VAWDs)、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d)、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LVPWDs)、缩短分数(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Masson染色进行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获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肌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经皮下引导电极连续采集心电信号,对自主神经功能参数——心率变异性(HRV)进行频域分析,包括总功率谱(TP)、归一化低频功率谱(LFn)、归一化高频功率谱(HFn)和LF/HF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I型胶原(Col-I)、III型胶原(Col-III)、心房钠尿因子(ANF)、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肌质网Ca2+-ATP酶(SERCA2a)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 A)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结果:(1)与S组比较,H组体重(BW)、LVIDd、FS、LVEF、TP、HFn、α-MHC和SERCA2a的mRNA,NGF、Trk A和TH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左室重量(LVW)、左室质量指数(LVMI)、LVAWDd、LVAWDs、LVPWDd、LVPWDs、CVF、血浆和心肌NE含量、LFn、LF/HF、ANF、β-MHC、Col-I和Col-III的mRNA表达升高(P0.05)。(2)与H组比较,HE组LVW、LVMI、LVIDd、FS、LVEF、TP、HFn、α-MHC和SERCA2a的mRNA,NGF、Trk A和TH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CVF、血浆和心肌NE含量、LFn、LF/HF、ANF、β-MHC、Col-I和Col-III的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可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左室重塑与交感神经重塑,心功能和自主调节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16周前后运动后心率恢复(HRR)测试重复性,为HRR在健康体适能中的应用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80名20~59岁健康成年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完成两次递增功率自行车运动测试,间隔时间为16周。运动终止后取坐位恢复3 min。记录运动后第1 min末(HRR1)、第2 min末(HRR2)和第3 min末(HRR3)心率恢复绝对值和各时间点相对值(△HRR)。整个研究过程,受试者保持正常生活习惯,无规律性体育锻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变异系数(CV)评价两次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应用Bland-Altman散点图法对两次测试数据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16周前后受试者的健康风险因素无明显变化。两次测试运动终止强度分别为年龄最大心率预测值的93.3%±5.3%和92.8%±4.6%(P>0.05),VO2peak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次运动后心率恢复测试结果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效应量小(ES<0.2)。运动恢复期各时间点上心率恢复绝对值的ICC>0.73,尤其是HRR1表现出极高的重复性(ICC=0.915)。与恢复期各时间点心率恢复相对值相比,绝对值测试数据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绝对值测试结果的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较窄,两次测试结果一致性明显高于△HRR。运动恢复时间延长,心率恢复绝对值重复性越差,而△HRR重复性越高。结论:健康成年人16周前后运动后心率恢复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是运动后第1 min末心率变异性小、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因素间及各因素与帕金森病间的作用方式、各因素的作用强度。方法:病例组为2001—11/2002—10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57例,符合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确定的诊断标准,排除由中风、一氧化炭中毒、脑炎、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对照组来自同期同科室就诊的其他患者157例,与病例组性别、相同,年龄相差小于3岁,无帕金森病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对所有受试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社会行为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事件、既往病史,主要变量为12项,分别为文化程度、家族史、脑力劳动、杀虫剂接触、学龄前居住地、吸烟指数、饮酒指数、饮茶指数、头外伤史、心血管病史、糖尿病病史、抑郁史。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SAS6.12软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脑力劳动、杀虫剂、饮酒指数、抑郁史与帕金森病有显著正关联,吸烟与帕金森病有显著负关联。通径分析表明家族史、脑力劳动、杀虫剂、吸烟、饮酒、抑郁史对帕金森病的发生有直接作用;杀虫剂还可在家族史(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间接引起帕金森病;杀虫剂也可通过饮酒引起帕金森病;饮酒可在家族史的基础上间接引起帕金森病。结论:家族史、抑郁史、饮酒、脑力劳动、杀虫剂是帕金森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是帕金森病的保护因素。帕金森病发病具有遗传易感性,杀虫剂和饮酒可在帕金森病家族史的基础上引起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肝气郁结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法筛选出肝气郁结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45例,采用逍遥丸干预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BDI、BAI、肝气郁结证症状程度计分结果 MoCA以及量表。结果:与用药前相比,肝郁MCI患者用药后的BDI、BAI、肝气郁结证症状程度计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MCI患者Mo CA量表用药前后各项得分比较,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总分均结果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得分与用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丸可治疗肝气郁结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且临床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同时肝郁致衰也为中医衰老以及中医七情内伤理论增添新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发生过程中骨关节软骨病变以及自主运动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的影响机制,探讨自主运动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有效的实验证据。方法将28只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Sed组,n=6)、正常饮食加运动组(C-Ex组,n=6)、高脂饮食组(HF-Sed组,n=8)及高脂饮食加运动组(HF-Ex组,n=8)。C-Sed组和C-Ex组喂养基础饲料(13.5%Kcal),HF-Sed组和HF-Ex组喂养高脂饲料(60%Kcal)。喂养8周后,C-Ex组和HF-Ex组小鼠采用自主转轮运动进行干预,记录运动数据,运动3周后行颈椎脱臼处死;C-Sed组和HF-Sed组小鼠不进行运动干预,继续喂养不同膳食4周后行颈椎脱臼处死,取膝关节软骨组织进行固定、脱钙,制成4μm厚石蜡切片,并进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测量各组小鼠软骨层厚度,探究自主转轮运动对肥胖小鼠膝骨关节炎软骨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喂养12周结束后,与C-Sed组小鼠相比,HF-Sed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高脂饮食成功诱导了高脂饮食组小鼠发生肥胖,且经HE及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观察到与C-Sed组小鼠相比,HF-Sed组小鼠软骨表面粗糙、部分缺损,软骨层厚度降低(P0.001);而HF-Ex组较HF-Sed组小鼠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软骨层厚度增加,Mankin评分分值降低。结论 3周自主转轮运动可增加高脂组小鼠软骨层厚度,降低Mankin评分分值,延缓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