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全髋置换不同于一般全髋置换。从作者经治的61例76髋置换的经验和体会,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全髋置换(THR)的特殊性,稍不慎,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医生不仅必须面对发育不良的髋关节,同时还必须制定适于这类畸形的手术方案、假体安置和功能重建后的评估。因此,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DDH在近年积累的经验表明,实施THR的对象都是DDH成人髋关节炎和疼痛、跛行是这类患者迟早出现、不可逾越的厄运。因此,笔者认为面对渴求获得正常人的功能康复,实施THR重建术,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要求与术者可能提供…  相似文献   
2.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25例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56~77岁,平均68.2岁;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9.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Neer评分优8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76%。结论:通过标准的手术操作及术后积极合理的康复锻炼,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方法]采用Lune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以健侧和患侧术前BMD为对照,对6例(男5,女1)人工踝关节置换后6、12个月、2年和3年分别测量BMD改变和观察骨小梁生长情况.获得数据经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5~2年X线片显示骨小梁长入假体微孔,BMD术后第3年达到峰值,平均(1.155±0.210) g/cm~2.术后6个月平均BMD(0.854±0.217) g/cm~2,12个月(0.975±0.142) g/cm2,2年(0.956±0.213) g/cm~2,3年(1.155±0.210) g/cm~2,P<0.05.[结论]术后1.5~2年X线片示骨小梁出现、增加,并密集长入假体微孔,BMD逐年增高,第3年达到峰值[(平均1.155±0.210) g/cm~2].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踝关节不稳指踝关节内、外侧稳定结构的损害,导致踝关节频繁内/外翻性损伤所引发的踝关节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统计表明96.7%为足内翻导致踝外侧稳定结构的损伤,3.3%为足外翻暴力致踝内侧三角韧带等稳定结构的损伤。由于足内翻伤日常频繁发生,因此,踝关节外侧不稳尤为常见。一个人一生中至少会出现10—100次踝关节内翻损伤,只要其中一次对踝关节外侧稳定结构一主要是副韧带严重损伤就会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怕行走,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髋关节置换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髋关节稳定和肢体功能等方面,已为学界和患者广泛认同。随着临床深入研究,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不断推动人工关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科学报》(1938)报道三关节融合开启了我国踝足外科发展的未来,历经抗日、解放和抗美援朝三次战争磨难和洗礼,踝足外科蕴涵在创伤外科获得些许发展。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稳定和经济恢复,踝足畸形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矫治相继开展。改革开放后,对外学术交流增加,新技术、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残联为儿麻患者康复治疗十年行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4年6月至1995年7月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中67例(76髋)获访,21例失访,随访期平均13年。67例患者中男51例(59髋),女16例(17髋);年龄34~85岁,平均64.8岁。67例中患髋骨关节炎11例(11髋),年龄49.5~69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7例(29髋),年龄35~59岁;股骨颈骨折(头下型)16例(16髋),年龄54~85岁;髋关节发育不良10例(15髋),年龄35~53岁;强直性脊柱炎髋强直3例(5髋),年龄36~44岁。右髋41例(46髋),左髋26例(30髋)。采用国产假体17髋,DePuy假体28髋,Zimmer假体31髋;其中生物固定27髋,混合固定26髋,骨水泥固定23髋。结果采用Harris评价标准,同时由患者自我满意度调查。结果优(85~100分)41例(49髋),良(75~84分)15例(17髋),可(60~74分)5例(5髋),失败(〈60分)5例(5髋),优良率为86.8%(髋)和83.6%(例)。共收到65份满意度调查表,很满意27例,满意22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为75.4%。结论稳定且优化的手术团队采用品质优良的假体,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前后的X线片评价。[方法]提出术前和术后的踝关节正侧位片的X线片评价要点进行分析,根据X线影像确定术前的切骨部位、植骨和固定方法,明确了假体的正确位置和位置异常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踝关节不稳定、半脱位、胫骨基板倾斜、边缘载荷和影像学松动等。[结果]43例随访2年~8年4个月,平均5年5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标准和作者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优(85~100)32例,良(75~84)9例,差(60~74)2例,无失败(<60)。踝关节功能状况:足背伸6°~16°,跖屈8°~28°,足背伸和跖屈的活动范围14°~38°,平均21.4°。并发症有切口缘皮肤坏死3踝,术中内外踝骨折1踝。无足内翻、足外翻和假体影像学松动病例。[结论]采用正确的X线评价,是提高人工踝关节置换质量,防范和及早发现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确把握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后椎间融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压迫腰神经,出现马尾神经支的麻痹症状体征,可累及1个节段、2个节段甚至3个节段,少数还有累及更多节段;还有一侧与两侧神经根受压,其神经受压的症状体征更多而广泛。现代影像学能显示这种单节段和多节段发病。但真正有神经压迫症状、体征者,常见只有1个或2个节段。腰椎的影像学无论是X线或CT、MRI,其椎体的前后序列尚好,小关节对合正常,表明该段脊柱的稳定性良好,单纯摘除突出髓核能获得满意疗效,毋需采用椎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
人工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 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在于能快速重建踝关节活动功能和维持步态正常。踝关节置换术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降低感染率及减少跗骨间、跗跖骨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等方面有极好的临床表现。踝关节置换术已从实验室研究发展到具有使用价值并随诊多年的治疗手段,其成为骨科医生的常规手术已为期不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