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创伤测定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方法及糖尿病患者的BRS受损。方法 采用无创伤测定并用频谱分析方法检测了26名正常人和21名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收缩压变异性和压力反射敏感性。采刚快速富里叶变换计算心率变异性和收缩压变异性的自功率谱密度、相干函数和传递函数。频段划分为极低频、低频、高频和总频段。压力反射敏感性用相干函数k^2〉0.5时各频段的传递函数模值的平均值表示。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在大部分频段都显著减小;②糖尿病组的收缩压变异性在各个频段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糖尿病组的压力反射敏感性在各频段均显著低于上正常人。④糖尿病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可用HRV和BRS来评估。  相似文献   
2.
炎症标志物可预测2型糖尿病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首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召开一周年之际 ,诺和诺德公司于 2 0 0 3年 2月 12~ 14日在杭州再次召开了大型全国糖尿病专家研讨会。与会人员涉及全国 30余个省、市及自治区的 4 5 0余位糖尿病专家、医生。 2 0余位国内外专家在此作了精彩的演讲。会议紧紧围绕当今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尤其是对胰岛 β细胞功能受损在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β细胞功能的评估及检测 ,保护 β细胞功能的措施 ,控制高血糖及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以下全文刊出了国内外 16位著名专家在此次“论坛”会上的专题报告 ,及“诺和诺德”公司的新产品简介 ,全面报道了本次“论坛”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两种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方法:按1997年ADA标准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60例,按1:1分为阿卡波糖组和伏格列波糖组,经2周筛选,8周治疗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波卡糖组和伏格列波糖组治疗4周和8周后,餐后1h和2h血糖有明显下降(P<0.05),但空腹血糖下降不明显(P>0.05),阿卡波糖组在治疗8周后,餐后2h血糖下降较伏格列波糖组明显(P<0.05),两组HbA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鞠显著性(P>0.05),伏格列波糖组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卡波糖组治疗后空腹,餐后胰岛纱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治疗期间无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发生,治疗之初常见胃肠道副作用,但可以耐受,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均为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的药物,阿卡波糖与伏格列波糖对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疗效相同,阿卡波糖降低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伏格列波糖明显,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均用药安全,耐受性好。αααααα  相似文献   
4.
许多患者会发现,白天及睡前血糖控制情况比较理想,但晨起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而且很难控制。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清晨空腹高血糖现象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糖尿病“黎明现象”,另一种是“苏木杰反应”。虽然都表现为清晨空腹高血糖,但其发生机制完全不同,如果防治措施不当,极容易引起严重后果,所以,一定要正确识别引起晨起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牛初乳短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改善糖尿病大 …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小剂量牛初乳短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Bc tIGF Ⅰ )、重组人IGF Ⅰ(rhIGF Ⅰ )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 早期给STZ糖尿病大鼠腹腔注射Bc tIGF Ⅰ和rhIGF Ⅰ (均为 75 0ng·kg-1·d-1)。 11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形态分析。结果 Bc tIGF Ⅰ治疗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及H反射潜伏期都明显改善 (P <0 .0 5 ) ,神经病理也明显改善。rhIGF Ⅰ的治疗对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波幅及H反射潜伏期没有影响 (P >0 .0 5 ) ,神经病理也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小剂量Bc tIGF Ⅰ (75 0ng·kg-1·d-1)能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 ,而同等剂量的rhIGF Ⅰ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11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经2周导入期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麝香保心丸(SBP)组56例,缓释单硝酸异山梨酯(DRIM)组55例,治疗期6个月。治疗期间以日记卡形式记录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的应用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应用差异无显著性,、DRIM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分别为(3、68±0.56)mm和(3.70±0.58)mm、反应性充血前后内径分别为(5.44±0.81)%和(5.68±0.83)%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内径分别为(19.8±4.9)%和(20.1±5.2)%,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SBP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分别为(3.73±0.62)mm和(3.71±0.59)mm、含服硝酸甘油前后内径分别为(18.8±4.5)%和(19.2±5.8)%,差异也均无显著性(均P>0.05);但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分别为(5.69±0.79)%和(9.56±3.8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胆固醇流出和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成泡沫细胞,用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其干预24 h,γ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ABCA1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呈剂量依赖性(10-100 mg/L)促进胆固醇流出;增加ABCA1的表达。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增加ABCA1的表达而促进胆固醇流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体内外实验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心肌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从牛初乳中提取的短链IGF-Ⅰ(Bc-tIGF-Ⅰ)能改善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的心肌超微结构和心脏机械功能。基于糖尿病时GH/IGF-Ⅰ轴的紊乱和IGF-Ⅰ对代谢和心肌的双重作用,进行本项研究,旨在观察Bc-tIGF-Ⅰ对STZ-DM大鼠心肌病变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的减肥策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肥胖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尤其在早期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然病程,相当多数的病人有肥胖的历史.肥胖者常表现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降低.肥胖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因能否引起糖尿病目前虽无十分确切的证据,但至少是其诱发和加重因素.对肥胖型糖尿病进行减肥是此型糖尿病重要的治疗目标,特别在早期常常可以收到显著乃至根治的疗效.尽管肥胖者多存有胰岛素抵抗,肥胖者也并不一定发展为糖尿病,但肥胖显然是2型糖尿病一大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第九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简况(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M)大血管并发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筛选出T2DM大鼠心血管组织差异表达序列63个,涉及细胞凋亡、钙离子浓度调节、能量代谢等通路,同时电子克隆到新基因2ass-hnip3,为寻找DM心血管病变治疗靶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观察到银杏叶提取物可降低高血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这可能与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