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15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29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130篇
内科学   1707篇
皮肤病学   165篇
神经病学   240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449篇
综合类   2718篇
预防医学   945篇
眼科学   328篇
药学   358篇
  8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2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848篇
  2005年   731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核酸外切酶(EXO)1兼有5'端-3'端外切酶及5'端结构特异性内切酶活性[1],属于皮瓣结构特异性内切酶(Rad)2/着色性干皮病(XP)G组蛋白家族的成员。EXO1蛋白具有EXO1a及EXO1b两种异构体,其中EXO1b的C端额外具有48个氨基酸,因而活性明显优于EXO1a[1],但两者的功能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性角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1966年,法国心脏病学家Dessertenne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中一种命名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其ECG特点为"尖端"围绕基线反复扭转。他同时指出此种室性心动过速与显著延长的QT间期间的关系。TdP通常可以自我终止,但也可进展为心室纤颤(室颤),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可能。起初的病例均为各种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人们将尖端扭转型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行不同类型的疝修补术,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于术后统计患者手术效果及反流情况,观察手术前后食管压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反流时间显著缩短、反流次数与长反流次数显著减少、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DeMeester及GERDQ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LES压力、残余压均显著升高,松弛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增加食管压力,抑制患者反流症状,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管路管理中的作用,减少或杜绝管路护理管理及护理操作中差错的发生。方法:应用目视管理常用的工具、颜色、标识和看板制作颜色醒目的管路标识贴贴在患者管路上,及看板粘贴于患者床头,用于护士交接班中使用。对使用目视管理管路标识贴及看板前后护理人员对管路的识别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使用目视管理彩色标识贴及看板后护士对患者管路的识别度及警示作用明显高于未使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未使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视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管路管理的应用,便于护理人员对众多管路部位、作用现场快速识别,起到良好警示作用,最大限度杜绝、防范管路护理管理及护理操作差错或事故。  相似文献   
7.
自噬性细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同细胞凋亡(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一样被发现多年,但近些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证实自噬性细胞死亡是除细胞凋亡外另一重要的死亡调控机制。自噬性细胞死亡在参与细胞存活、分化、增殖和衰老的同时还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与肿瘤及其电离辐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研究自噬发生及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进一步了解自噬与疾病的关系,探索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些年自噬性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作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指患者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eosinophil count,AEC)> 1. 5×109/L持续6个月以上,并伴有组织损伤,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综合征。据WHO监测及统计,HES的发病率约为0. 036/10万,而死亡率约为9. 3%[1]。HES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皮肤、肺部、胃肠道、心脏、神经系统等,其中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周围神经病、脑梗死及脑病[2]。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42岁,因右上肢及双下肢活动不灵1 d于2015年7月22日入院。入院前1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能抬起,双下肢无力,难以独立行走。既往史:  相似文献   
9.
宫颈疾病包括宫颈炎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近年研究发现阴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的细胞因子及局部免疫系统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正常女性的阴道微生态环境由多种微生物构成,其中乳杆菌对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位居第一,其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但并非所有感染HPV者均患宫颈癌,其病因为多因素综合作用。因乳杆菌变化导致的阴道疾病与HPV感染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宫颈疾病的发生、进展,系统有效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检测对及时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非常重要。阴道微生物菌群与宫颈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综述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增殖和转移能力是由肿瘤微环境(TME)中细胞间的“相互对话”介导的。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主动分泌、可以介导细胞间通信的一种囊泡状小体,几乎来自所有类型的细胞,是癌细胞及其微环境之间的关键信号介质,在实现TME细胞间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来源的EVs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改变靶细胞生理状态,影响肿瘤微环境等方式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EVs在头颈部肿瘤(HNCs)中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头颈肿瘤的TME为研究重心,阐明EVs复杂的信号网络参与介导肿瘤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肿瘤耐药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