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SPECT/CT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SPECTCT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拟诊肾上腺疾病的患者SPECTCT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B超、CT、MRI、尿-香草基杏仁酸(A)及术后病理结VM果。结果:42例拟诊肾上腺疾病的患者中SPECTCT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8例(42.85%),肾上腺髓质增生7例(16.67%)。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和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SPECTCTI-MIBG显像分别诊131断为嗜铬细胞瘤13例(阳性率100%)及肾上腺髓质增生3例,明显高于MRI、CT、B超及24小时尿VMA。结论:SPECTCT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具有良好的定位、定性价值,明显优于B131超、CT、MRI、尿VMA等检查。  相似文献   
2.
脑外伤后综合征rCBF显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局部脑血流(rCBF)显像对脑外伤后综合症(PT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正常对照和68例PTS患者同期进行rCBF显像和CT检查,比较二者的诊断效能,探讨PTS的发病机理.结果:(1)PTS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脑实质多发性弥漫性损害,心理因素仅起次要作用.(2)rCBF显像诊断PTS灵敏度(80.9%),明显高于CT(13.2%)(P<0.01).(3)rCBF显像阳性性率在原发脑外伤类型(脑震荡、脑挫裂伤、脑血肿)之间、脑外伤程度(轻、中、重)之间以及病程为3~6月、7~12月、>12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PTS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脑实质的多发性弥漫性损害,rCBF显像对PS的诊断效能优于CT,rCBF显像阳性率与脑外伤的类型、程度和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3.
99mTc-NOET再分布心肌显像估价心肌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99mTc-NOET再分布显像评价心活力的作用。材料和方法:67例冠心病(CAD)患者进行^99mTC-NOET运动及2h再分布心肌灌注显像,其中12例行4-6h再分布显像,3例PTCA术后1个月静息显像。结果:^99mTc-NOET2h再分布显像示68.3%(84/123)心肌节段有明显的再分布,其中77.4%(65/84)心肌节段完全高效能填,4-6h再分布显像示术前所有异常的节段(6个有再分布和1个无再分布节段)均大致正常。结论:^99mTc-NOET有明显的再分布特征,可用于心肌活力的研究,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4.
云克(~(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99Tc -MD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探讨其临床应用方式及疗效 .方法 应用该药的两种制剂对临床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 137例进行治疗 ,根据不同剂型分为单纯静脉推注法 ;单纯静脉滴注法和混合注射法 3种 ;并以病变关节功能受累情况及临床表现分为重、中、轻 3类 ,分别评价其治疗效果 .结果  13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显效 34例 (2 4.8% ) ;有效 82例 (5 9.8% ) ;无效 2 1例 (15 % ) ;总有效率 84.7% .静脉滴注法早期疗效反应及效果明显早于推注法 .静脉推注法治疗效果的反应在 1~ 2个疗程以后 .结论 云克使用简便、安全、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对不同病情患者 ,选择不同剂型和给药方式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脑牵拉伤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99Tc^m-双半胱乙酯(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价脑肿瘤术牵拉伤局部脑血流量(rCBF)改变的价值。方法 对21例脑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测量rCBF减低区范围,半定时法比较和分析术前肿瘤周围皮层及术后牵拉区rCBF的改变。对术后牵拉伤rCBF减低区分为内,外侧,并测定半定量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放射核素标记试餐法,测定45例典型中医分型的慢性胃脘痛患者的液体胃排空功能,并与1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慢性胃脘痛中医证型与胃排空功能紊乱的关系。结果显示脾胃虚弱组胃半排空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说明脾胃虚弱者液体胃排空加快;肝胃不和组和肝胃郁热组的胃排空时间较脾胃虚弱组明显延长(P<0.01),而脾虚肝郁组不论与正常对照组或脾胃虚弱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中医慢性胃脘痛虚、实证型的排空状态截然不同,并可能各自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99mTc-HL91肺癌乏氧显像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乏氧组织显像剂99mTc-HL91显像对肺癌诊断价值及与放射治疗前后肿瘤乏氧程度的改变.[方法]选取确诊的肺癌病例41例,非肺癌病例33例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放射治疗前后1,6 h行99mTc-HL91肺癌乏氧显像并测定其T/NT比值,放疗后前后4 h行CT+SPECT断层显像并测定T/NT比值;对照组行肺部1,6 h99mTc-HL91肺癌乏氧显像.[结果]41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均可见病灶处放射性分布早期增加,血流灌注峰与邻近正常组织比较明显增加.治疗前1、6 h平面显像T/NT值分别为1.2024±0.0745,1.4659±0.0820;治疗后1、6分别为1.0895±0.0553,1.2163±0.0694.治疗前后比较,P=0.000.对照组33例,1、6h平面显像双肺对应感兴趣区T/NT分别为0.978±0.055和0.980±0.030.肺癌组与对照组1 h,6 hT/N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放疗后1、6 h分别为1.0895±0.0553,1.2163±0.0694.治疗前后比较,P=0.000.放疗后1 h,低度乏氧(1.0888<T/NT≤1.2024)18例,其疗效CR9例,PR8例,SD1例,PD0例;高度乏氧(T/NT>1.2024)23例,其疗效CR0例,PR18例,SD3例,PD2例.放疗后6 h低度乏氧(1.0898<T/NT≤1.4659)22例,其疗效CR9例,PR12例,SD1例,PD0例;高度乏氧(T/NT>1.4659)19例,其疗效CR0例,PR14例,SD3例,PD2例.放疗疗效和乏氧程度分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99mTc-HL91能检测肺癌乏氧与否及其程度,可作为评价肺癌乏氧程度的一种辅助手段;肺癌患者放疗前后99mTc-HL91乏氧显像T/NT值分布有明显差异,其乏氧程度和放疗疗效关系密切,可作为肺癌放疗疗效预测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前后位、侧位骨密度值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73例绝经后女性腰椎前后位、侧位骨密度值 ,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总前后位 3椎体骨密度均值与总侧位小框 3椎体均值、总侧位大框 3椎体均值均呈正相关 .结论 腰椎侧位和前后位骨密度值评价骨密度各有特点 ,两种体位相结合对做出正确诊断是必要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显像不同重建方法对鼻咽癌影像的影响。【方法】鼻咽癌患者27例(初发12例,放疗后15例)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以预先分组最大期望值符合电路成像衰减校正(COSEM/AC)、非衰减校正(COSEM/NC)重建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比较三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探测情况。【结果】①FBP重建速度快,但质量差。COSEM重建速度慢,但影像质量高;经衰减校正后图像边缘结构清晰,反映组织的实际放射性分布。②COSEM/AC、COSEM/NC和FBP对鼻咽部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00%(22/22)、91.0%(20/22)和91.0%(20/22);三种方法对鼻咽外病灶检出率均一致。③COSEM/AC和COSEM/NC的L/B比值明显高于FBP(P<0.001)。COSEM/AC和COSEM/NC在头颈部病灶的L/B比值无显著性差异(鼻咽部:t=0.918,P=0.37;头颈部:t=1.793,P=0.079),但在胸腹部有显著性差异(t=3.955,P=0.001)。【结论】COSEN/AC重建在FDG SPECT显像中能提高影像质量和鼻咽部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评价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治疗后怀疑复发或残留的患者53例(治疗前诊断8例、治疗后疑复发45例)。经SPECT/CT同机联合扫描行FDG显像检查,用二次迭代法加衰减校正进行影像重建,与同期CT或(和)MR检查相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诊断组中,8例恶性肿瘤患者FDG显像均呈阳性,CT(MR)亦全部发现病灶,但不能对病灶进行有效定性;在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疑复发的45例患者中FDG与CT(MR)的假阳性、假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分别为0,4,32,9和3,7,29,6;FDG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100%、100%、69.2%;而CT或(和)MR分别为80.6%、66.7%、90.6%、46.2%。同机融合由CT提供的详细解剖资料能准确定位恶性病灶。结论:带有X线CT的符合线路的SPECT/CT同机融合PDG显像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核医学显像方法,尤其是对治疗后残余或复发的肿瘤,较CT(MR)及其它功能性检查图像等更具有较特异的定性和准确性定位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