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58篇
中国医学   152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经史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藿香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含藿香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本草考证分析可知,历代本草多以“藿香”为正名,所用主流基原均为Pogostemon cablin,为区别于明代以来我国民间习用的同科另一种植物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及推崇道地产区而有“广藿香”之名;广藿香原产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早期因作香料经广东等地传入我国,宋代以来便已在我国南方引种成功;药用部位多为其干燥地上部分,亦有将其叶、梗分开单独使用;历代推崇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现广东广州、肇庆、湛江和海南省多有栽培,以石牌所产最为知名;广藿香主要为扦插繁殖,二月生苗,六月采收;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闷晒法,放置阳光下反复闷晒至有芳香气味、颜色转黄;炮制方法多以净选后生品入药。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养胃汤中所用藿香以P. cablin为基原,取叶片生品入药,而藿朴夏苓汤则建议选择土藿香A. rugosa除去根及老茎的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16个赤霉素(gibberellins,GAs)进行含量测定、GAs代谢酶基因筛选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关键基因克隆及表达验证,以期为调控当归抽薹开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HPLC-MS/MS对不同材料中GAs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基于当归全长转录组筛选直接参与GAs代谢酶基因,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关键酶基因GA2ox6和GA20ox1表达水平进行q RT-PCR检测。结果 在所测定的16个GAs中,8个GAs含量在早薹植株中高于非早薹植株,13个GAs含量随植株发育时期延长逐渐增加。当归全长转录组中含有9个直接参与GAs代谢的酶基因,可分为6个亚家族,共含有6个保守基序,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GA2ox6和GA20ox1基因克隆片段由于插入序列与全长转录组测序片段存在长度差异。GA2ox6基因在抽薹植株、随种苗春化作用和植株发育时期延长呈现低表达,而在冷冻规避春化作用种苗中呈现高表达,GA20ox1基因则相反;GA2ox6和GA20ox1基因在叶和茎中相对于根均呈现高表达。结论 当归含有9个直接参与GAs代谢的酶基因,各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硬尖神香草Hyssopus cuspidatus地上干燥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比色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人胃癌HGC-27细胞的活性筛选。结果 从神香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2-羟基异丙基)-环己烷-2-烯-1-酮(1)、(3R,4aR,5R,6R)-6-羟基-4a,5-二甲基-3-(丙-1-烯-2-基)-3,4,4a,5,6,7-六氢萘-1(2H)-酮(2)、对茴香酸(3)、三裂鼠尾草素(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蓟黄素(6)、E-p-香豆醇乙醚(7)、(E)-p-香豆醇γ-O-甲醚(8)、4-羟基-3-甲氧基乙基肉桂酸盐(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神香草酮A。对化合物19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38对HGC-27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8.76、16.34、25.28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制定知母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通过对不同产地20个批次知母种子的净度、千粒质量、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测定和外观形态观察,利用Excel 2010、SPSS 20.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以及K-均值聚类分析,初步确定知母种子质量分级指标和分级标准,且以各等级知母种子分别在田间对比种植,通过测定1年产苗量,2年药材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验证知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合理性。结果:Ⅰ级知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千粒质量不低于7.5 g,净度不低于95%;Ⅱ级知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70%,千粒质量不低于7.0 g,净度不低于85%;Ⅲ级知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65%,千粒质量不低于6.0 g,净度不低于80%;各级种子含水量均小于10%。结论:发芽率和千粒质量为知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主要指标,净度和含水量为参考指标。不同等级知母种子种植后对知母种苗产量、药材产量及质量会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制定的知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科学可行、符合生产实际,为知母的种子质量评价和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及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及繁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风鸣  刘艳  李滢  杨天建  韩凤  宋经元 《中草药》2016,47(24):4478-4487
白及属药源植物丰富,该属植物兼具多种用途,且已极度濒危。通过对白及属药用植物的来源进行梳理,并对其药材常见混伪品进行比较鉴别,详细描述了该属植物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自然生境,收集整理其地理分布信息,探讨进行人工栽培适宜的土壤、气候及地理条件。重点对白及属植物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和展望,基于白及属繁育系统特征及繁殖特性,认为种子无菌萌发是较为适宜的繁育手段,而新一代种子直播萌发技术的出现和栽培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大大提高白及属植物的繁育效率,从而转变资源供给方式。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加快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加强资源和繁育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保护和利用效率,对于白及属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国产沉香的基原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 C4H 编码区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根据已报道的白木香伤害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获得1条具有肉桂酸羟化酶酶保守结构域的 C4H 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白木香 C4H 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对C4H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另外,采用qRT-PCR方法对 C4H 基因在伤害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 C4H 基因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长为1 51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F134783。qRT-PCR实验证明 C4H 基因受不同伤害处理的诱导,分别在8,20 h达到最高表达水平。白木香 C4H 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的分离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4H蛋白在白木香中黄酮及芳香族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绿茶与其他4种别样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及代茶类饮品(谓之"别样茶",即不是山茶科的茶,但可作为茶的代用品代茶饮)在饮料、食品、保健品及其他相关产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者将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绿茶与原产自南美的巴拉圭茶、全国范围应用广泛的大叶苦丁茶、小叶苦丁茶及我国民间常用茶老鹰茶从历史、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比较,阐明它们共性及各自的特性,为茶叶及代茶类饮品(别样茶)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参属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丽秋  匡雪君  李滢  孙超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2):4138-4143
五加科人参属中含有多种药用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人参,西洋参和三七。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转录组测序成为挖掘功能基因、筛选分子标记、阐明代谢途径的有力工具。人参等植物的转录组测序为其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信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参、西洋参、三七转录组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人参皂苷合成途径的代谢调控及候选基因的挖掘,以期为这3种药用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川贝母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和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贝母中共分离鉴定了: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单棕榈酸甘油酯(2-monopalmitin,)等12个化合物.从梭砂贝母中共分离鉴定了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E-P-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 16)等13个化合物.结论:有1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为首次从川贝母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梭砂贝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对一点红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检索国内外CNKI,Mediline,CA等数据库,收集近年来有关一点红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文献资料36篇,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一点红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一点红属植物在抗肿瘤、抗炎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议加强其物质基础研究.该属植物含有吡咯里西啶类有毒生物碱,需加强毒理学研究,为安全性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