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68篇
  免费   2196篇
  国内免费   2507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498篇
内科学   692篇
皮肤病学   164篇
神经病学   223篇
特种医学   723篇
外科学   755篇
综合类   3493篇
预防医学   75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532篇
  7篇
中国医学   12741篇
肿瘤学   21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582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631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726篇
  2016年   706篇
  2015年   646篇
  2014年   1270篇
  2013年   1370篇
  2012年   1539篇
  2011年   1666篇
  2010年   1529篇
  2009年   1563篇
  2008年   1402篇
  2007年   1258篇
  2006年   1170篇
  2005年   1075篇
  2004年   879篇
  2003年   784篇
  2002年   711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脾、胃、肝、肾是人体代谢生理的重要脏腑,脾胃之受纳运化、肝之疏泄、肾之气化共同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完成体内物质的利用与更新。在饮食、情志、遗传及体质因素影响下,脾胃肝肾系统失调,会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从脾胃肝肾论治代谢性疾病,强调在健脾、清胃、疏肝、益肾等基础治法上,关注不同疾病的关键脏腑和辨证特点,以期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及合并用药规律。方法:对22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临床特征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联合用药规律。结果:男性患者共996例(44.99%),少于女性的1196例(54.02%);患者的平均年龄(72.1±12.36)岁,其中66~85岁的患者最多,共1544例(69.74%);住院病情以一般者为最多,共945例(42.68%);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1.96±16.26)d,其中住院天数在15~28 d的患者最多,共865例(39.07%);本研究中生脉注射液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共1768例,占79.86%);通过静脉滴注的用药方式应用生脉注射液的单次剂量平均为(54.09±18.09)mL;其中41~60 mL者最多,共1008例(57.01%);生脉注射液的平均用药(5.4±6.49)d;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最常用的合并用药组合为丹红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速效救心丸-丹红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阿伐他汀→乙酰水杨酸、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乙酰水杨酸。结论:经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的严格清洗以及标准化,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氯雷他定和消风止痒颗粒对免疫性/非免疫性接触/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抗二硝基苯基(DNP)-IgE单克隆抗体进行致敏,双耳涂抹2,4-二硝基氟苯(DNFB)进行激发造成小鼠免疫性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腹腔注射卵白蛋白-氢氧化铝混悬液进行致敏及激发诱导致大鼠免疫性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二甲基亚砜涂抹豚鼠耳郭两面致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结果:免疫性接触性/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试验中,氯雷他定和消风止痒颗粒均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抓挠次数,抑制大、小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均P<0.05);氯雷他定能明显缓解炎症介质的释放,消风止痒颗粒则能显著抑制背部风团的发生,减轻耳肿胀(均P<0.05)。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实验中,消风止痒颗粒可显著减轻豚鼠耳肿胀度及耳厚度(均P<0.05),缓解变态反应肿胀症状。结论:氯雷他定对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瘙痒症状。消风止痒颗粒则对接触性荨麻疹作用明显,有缓解皮肤红肿,抑制风团之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小儿咽扁颗粒中的8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库配合文献查阅,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为筛选的限定条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的筛选;运用Symmap数据库对化学成分进行靶点的寻找,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咽炎相关蛋白,与靶点进行映射,并通过映射找到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网络、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网络、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Venny 2.1进一步研究方中君药金银花与射干治疗咽炎的作用机制;运用DAVID数据库对映射后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97个化学成分,治疗咽炎的107个靶点,其中隐黄素(Kryptoxanthin)、MYST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单核细胞白血病)4(MYST4)、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成员1(ABCA1)、视黄酸受体α(RARA)、与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为其核心靶点。方中金银花的靶点蛋白数占全方治疗咽炎总靶点蛋白数的41.5%。结论:小儿咽扁颗粒可能通过对药物的反应、对乙醇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转录过程的正调控、发挥治疗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叉头框转录因子O(FoxO),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中Kryptoxanthin、MYST4、ABCA1、RARA、RUNX1可能是为其发挥药效作用的核心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复方黄柏液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影响的机制,为复方黄柏溶液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依据。方法:用CCK-8法检测药物毒性,探索复方黄柏液使用的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成管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使用复方黄柏液后,高糖组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较前有了提高,并降低了促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水平,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P-Tie)蛋白水平。结论:复方黄柏液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以及影响蛋白表达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来实现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索中医药联合化疗防治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中医药提高辅助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PubMed等数据库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与数据提取,应用Cochrane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个RCTs,Meta分析显示,对比单纯化疗,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提高LAGC术后KPS评分、提高CD3+指标、提高CD4+/CD8+,降低术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症状、腹泻、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在术后QLQ-C30评分以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中医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疗效相当;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降低LAGC术后1年、2年、3年、5年累计复发转移率,延长DFS。结论 中医药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可提高LAGC术后患者免疫水平及KPS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LAGC术后累计复发转移率,提高DFS。  相似文献   
9.
能量代谢每时每刻都伴随着物质代谢在生命体内发生。生物通过利用物质代谢产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以维持各项生命功能的运转,不同状态下的细胞通过利用各种物质通过不同的通路进行不同的代谢方式。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作为生命体里广泛存在的一类信号蛋白,影响着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MAPK通路在能量代谢的各个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MAPK通路中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Jun激酶(JNK)通路、P38通路均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靶点、关键酶、转运体,与三大营养物质能量代谢相结合,从而为能量代谢相关的细胞功能进一步研究铺垫,并为今后治疗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HIS中调取2019-2021年医院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数据,采用Excel统计用药品种、用量、销售金额、计算其年增长率、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结果 2019-2021年,中成药处方量逐年增加,年增长率在10%左右;以不同类别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排序,祛瘀剂、扶正剂、清热剂、祛湿剂连续3年排在前4位;以DDDs排序,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和银杏叶滴丸连续3年排序在前3位;以DDC排序,安宫牛黄丸连续3年排在首位。结论 医院口服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但部分品种DDC较高,患者经济负担较大,须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