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症状、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微创TLIF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12个月时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腰椎神经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与组内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与组内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8/50)(P<0.001)。结论 经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虽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2月75例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感染指标、影像学评价、功能评价方面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术后14d拆线,平均住院34d;术前、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在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价显示,治疗3、6个月后优良率,分别为89.33%、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价显示,治疗6、12个月后优良率,分别为90.67%、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有了明显降低,术后伤椎前缘、中央高度值、后缘压缩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明显改善伤椎压缩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邵嵘 《中医药学报》2011,39(1):96-9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功能恢复优势。方法:将10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术后进行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熏洗剂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利用SPSS 16.0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确切,加快关节功能恢复,是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旋转轴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成年国人86例(106膝),男47例(53膝),女39例(53膝);左54膝,右52膝。应用CT垂直于股骨机械轴对股骨远端进行薄层扫描,将获取的通过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横断面CT图像输入电脑,标识、测量前后轴线(APL)与外科髁上轴(STEA)的外侧夹角(ATA),APL与后髁轴线(PCL)的外侧夹角(APA),APL的垂线(APLP)与PCL的夹角(A-PA),后髁角(PCA),髁扭转角(CTA),CTEA与STEA之间的夹角(CSA)。按性别和侧别分组,分析各角度两组间差异,比较CTA、A-PA、PCA、PT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常数3°之间以及ATA、APA与常数90°间差异,分别对A-PA、PCA与CTA行线性回归分析,用直线回归评定STEA、CTEA、PCL、APL及APLP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ATA平均(89.79±1.22)°,APA为(84.84±1.83)°,A-PA为(5.16±1.83)°,PCA为(4.80±1.23)°,CTA为(8.23±1.40)°,CSA为(3.45±0.68)°,以上各角度除CSA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角度在性别和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角、PCA及A-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CTA、常数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数90°与A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与CTA、PCA与A-PA、A-PA与CTA均存在明显相关性。STEA与CTEA、STEA与APL、PCL与STEA均明显相关。APLP和APL均与PCL相关,PCL与CTE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国人TKA中,股骨后髁的外旋截骨角度应为5°,方能获得更满意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STEA与CTEA是两条性质完全不同的轴线,不能以平行于CTEA作为旋转力线的参考标志,国人股骨远端旋转轴之间的可靠性,分别为STEA﹥APL﹥PCL,STEA是股骨远端旋转轴线中最可靠的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前后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106个无疾病的膝关节应用CT对股骨远端垂直于膝关节的机械轴进行薄层扫描,将获取的横断面图像输入电脑,用AutoCAD软件标识并测量、记录前后轴线与外科髁上轴的外侧夹角(ATA),前后轴线与后髁轴线的外侧夹角(APA),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的夹角(A-PA),外科髁上轴与后髁轴线的夹角(PCA)。按性别和侧别分组,分析两组间各角度、比较ATA、APA与常数90°间以及A-PA与PCA、常数3°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ATA为89.79°±1.22°,男性89.89°±1.10°,女性89.70°±1.34°,左侧89.63°±1.11°,右侧89.96°±1.32°。APA为84.84°±1.83°,男性84.96°±1.66°,女性84.72°±1.99°,左侧84.50°±2.03°,右侧85.19°±1.54°。A-PA为5.16°±1.83°,男性5.04°±1.66°,女性5.28°±1.99°,左侧5.50°±2.03°,右侧4.81°±1.54°。PCA为4.80°±1.23°,男性4.94°±1.24°,女性4.67°±1.21°,左侧4.87°±1.24°,右侧4.73°±1.22°。4角度性别间及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数90°与A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与P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常数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的前后轴线可以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可靠标志。TKA中,股骨后髁的截骨在参照APL旋转定位时,应依据PCL外旋5°的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相似文献   
7.
骨折伴皮肤挫伤的患者大多有骨牵引、石膏固定,患肢制动,躯体移动障碍,传统的暴露疗法常因创面渗液多,污染床单位及衣服,不仅增加了护理工  相似文献   
8.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增良 《中国骨伤》2005,18(4):235-235
1998年以来,我们对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指腹缺损的病例,进行了感觉功能重建,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复杂感染创面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在医院骨科住院的48例复杂感染创面的病例,予以VSD技术辅助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在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结果 48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人工皮”全部成活,其中17例持续负压引流约7d,创面植皮愈合,12例在持续负压引流7~10 d后更换VSD材料,经植皮或二期缝合后愈合,该组病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VSD 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护理重点是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和加强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7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9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设立为观察组,39例以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设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DHS、PFNA治疗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的优点;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取出的手术痛苦,优于内固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