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报告EPSTR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固定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内固定后应用EPSTR技术修复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25~55岁,平均42.5岁,伤后手术时间2~7 d,平均5 d。髋关节后侧软组织采用"T"形切开,行髋臼内固定后,关节囊和外旋短肌作为一层再次附着到大粗隆。结果术后随访2.5~6.0年,平均4.5年。随访期间没有发生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2例发生骨关节炎,没有出现与本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按Harri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3.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固定后采用EPSTR技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加强髋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术中备皮及弹力绷带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术后密封不严而失去效能的作用。方法 2008—2010年对31例VSD覆盖创面患者用术中半透膜粘贴范围备皮,术后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根据有无骨折使用骨牵引或石膏固定肢体制动,统计贴膜粘失效时间,与既往随机抽取72例失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VSD半透膜覆盖区采用术中备皮及应用弹力绷带后,早期可明显延缓VSD的失效时间,促进组织愈合。结论 VSD覆盖采用术中备皮及应用弹力绷带方法,能延缓贴膜黏性胶失效时间,提高VSD使用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髋关节后入路或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具有对外展肌功能损伤较轻、术中操作显露清楚、对局部创伤较轻以及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相对少等优点。尽管在文献报告中,术后发生后脱位较直接外侧和前入路都多(文献中发生脱位率在1%~9%之间),但是,由于具有上述优点,该入路在国内外行THA时,应用仍较为广泛[1-6]。术后发生后脱位的原因,可能与后入路术中完全  相似文献   
4.
颈椎间盘置换术是经前路减压后植入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技术。由于该项技术可保存颈椎的活动功能,避免了术后长时间应用外固定或前路钢板内固定,不再从髂骨取骨行自体骨移植,避免发生取骨区和植骨区的并发症,达到防止相邻椎间盘过度负荷与椎间盘发生继发性退变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改良显微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改良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1~78岁,平均52岁。结果本组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无伤口感染。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90~200mL,平均150mL。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恢复率按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68例,良25例,差7例,优良率为93%。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改良显微减压术老年人更容易耐受,减轻了对腰椎后部结构的损伤,更容易进入椎管,有利于进行神经根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峡部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12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改良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88例,女34例。年龄49~78岁﹙平均56岁﹚。结果本组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无伤口感染。手术时间50~90分钟﹙平均70分钟﹚,术中出血量90~200m﹙l平均150ml﹚。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恢复率按Macnab腰椎管狭窄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评,优良率为94%,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经峡部入路术式老年人更容易耐受,减轻了对腰椎后部结构的损伤,更容易进入椎管,有利于进行神经根减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9例足部软组织缺损,年龄16~52岁,平均35岁。软组织缺损的面积5.5 cm×3.5 cm~13.0 cm×6.0 cm。供区创面行一期全厚网状游离植皮。3例皮瓣携带的隐神经在足部与腓肠神经吻合。结果所有的皮瓣完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随访1.5~4年,平均随访2.5年,皮瓣恢复了感觉,两点分辨觉为6~9 mm,受区未发生溃疡。结论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宜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逆行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健肢逆行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2~48岁,平均36岁。伤后时间21~32 d,平均22 d。岛状皮瓣切取后供区行一期游离植皮修复。结果皮瓣和游离植皮全部成活。1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不足,1周后自行消退,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4.6年,平均2.6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这种技术很适宜修复伤肢仅有1条主要血管时伴有的软组织缺损,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吻合大隐静脉的逆行缝匠肌带蒂肌皮瓣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应用吻合大隐静脉的逆行缝匠肌带蒂肌皮瓣修复16例(男10例,女6例)膝和小腿上1/3软组织缺损,年龄21~52岁,平均38岁。其中,膝关节周围缺损11例,小腿上1/3缺损5例。供区均为同侧。结果2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临床换药逐渐愈合。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5年,平均2.5年,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结论逆行缝匠肌带蒂肌皮瓣的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吻合,肌皮瓣的静脉回流呈正常方向,降低了肌皮瓣的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12例(男9,女3)。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36岁)。伤后时间:6~28天,平均12天。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范围5cm×10cm^6cm×14cm。皮瓣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旋转180°修复残端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较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该技术安全、可靠以及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