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吉赓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对历代论述的研究,认为哮证与喘证既有区别又不可分割,提出"哮未必兼喘,喘亦可兼哮"的观点。在治疗上根据哮证发作多实的特点,提纲挈领地分为寒、热二证,并在选方用药上有其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应用大柴胡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证体会。认为顽固性失眠多由肝火旺盛、脾胃郁热所致,而大柴胡汤可舒肝理气、和胃导滞。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中药内服及针刺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七星针叩刺。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及各分项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84.3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掉发情况、头皮情况、新发再生情况积分及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掉发情况、头皮情况、新发再生情况积分、总积分及其变化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毛发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30例。两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9次,观察综合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温针灸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JOA积分均明显增加(P0.05),VAS积分明显减少(P0.05),其中热敏灸组JOA积分增加幅度大于温针灸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热敏灸组前屈改善程度大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温针灸用于治疗肩周炎均疗效良好,其中热敏灸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前屈活动度方面优于温针灸。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复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两位研究者独立系统检索中药复方灌肠治疗UC的全部临床RCT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CNKI)、重庆维普科技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Pubmed、Embase、Cochrane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9日。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如遇分歧,请求第三方协助解决。同时使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15.0软件进行本研究的数据处理。[结果] 最终共纳入17篇文献,共计1 597例UC患者。中药复方灌肠治疗UC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I2=0%,RR=1.31,95%CI(1.25,1.37),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中药复方灌肠较氨基水杨酸类溶液灌肠[I2=0%,RR=1.31,95%CI(1.24,1.38),P<0.000 01]或栓剂纳肛[I2=16%,RR=1.32,95%CI(1.16,1.51),P<0.000 1]或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I2=0%,RR=1.29,95%CI(1.23,1.36),P<0.000 01]或美沙拉嗪灌肠[I2=4%,RR=1.37,95%CI(1.22,1.54),P<0.000 01]都有较好的疗效;中药复方灌肠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I2=23%,MD=-1.42,95%CI(-2.38,-0.46),P=0.004];中药复方灌肠改善肠黏膜积分优于对照组[I2=0%,MD=-0.29,95%CI(-0.50,-0.07),P=0.01];中药复方灌肠改善Mayo积分优于对照组[I2=89%,MD=-2.50,95%CI(-4.25,-0.75),P=0.005];中药复方灌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2=59%,RR=0.41,95%CI=(0.05,3.29),P=0.40]。亚组分析显示,中药复方灌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美沙拉嗪栓纳肛[I2=0%,RR=0.14,95%CI(0.02,1.11),P=0.06]或SASP灌肠[I2=82%,RR=1.20,95%CI(0.02,77.88),P=0.93]皆无明显差异;中药复方灌肠治疗UC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I2=0%,RR=0.34,95%CI(0.16,0.72),P=0.005]。[结论] 中药复方灌肠治疗UC较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5):125-13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溃结通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借助在线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筛选溃结通方各药有效成分作用靶点,通过TTD、Drugbank、Uniprot、DisGeNET数据库查询UC相关的靶点,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溃结通各药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韦恩图分析溃结通全方作用于UC的共同靶标,进一步采用cytoHubba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溃结通方中5药共有124个化学成分,对应的2638个靶点,从疾病数据库中获得UC靶标有962个,将UC疾病靶标与溃结通各药有效成分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并用韦恩取交集剔除重复值,共获得161个靶标,其中如:NF-κB1、TNF、TNFRSF6、IL-10、TGF-β2、IL-1B、IFNG、LTA、PTGS2等31个靶点可能为溃结通方治疗UC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189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993个,分子功能(CC)条目150个,细胞组成(MF)条目46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48条信号通路(P0.05),与UC密切相关的如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ko04668)、炎症性肠病信号通路(ko05321)、IL-17信号通路(ko04657)等。结论:溃结通全方主要通过NF-κB1、TNF、TNFRSF6、IL-10、TGF-β2、IL-1B、IFNG、LTA、PTGS2等靶点调节各类炎症细胞因子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凋亡等协同抑制UC免疫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9.
试析从痰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理论依据,并从标论治、从本论治两个方面综述中医化痰法在COPD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统计408篇"气虚发热"个案中所载的症状,方药以及涉及的疾病,以期了解现代医家对该证候的认识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为中医特有的退热方法,通过该文献研究试图明确"气虚发热"的适用范围,为实际临床运用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