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36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33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腰臀部的细粒棘球蚴病病例。该病例初诊时被误诊为“皮下脓肿”,后经影像学检查及抗棘球蚴抗体试验得以确诊。本病例报道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细粒棘球蚴病的认识,避免和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比较单时相、多时相CT血管造影(sCTA、mCTA)评估的侧支循环评分与定量灌注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及在预测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急救中心行一站式CT检查的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从CT灌注成像(CTP)原始图像中重组的动脉峰值期定义为sCTA,头颈部动脉峰值期、头颅静脉峰值期和头颅静脉晚期定义为mCTA,以Menon等提出的0~5分法进行单期、多期的侧支循环评估,并评价评分人员间可靠性。将sCTA与mCTA分为侧支良好组与不良组,统计并分析了两组之间核心梗死体积、低灌注体积、最终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发病时间、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43例[男29例,平均年龄(66.63±13.17)岁],sCTA、mCTA的评分者间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分别为0.712和0.723)。sCTA与mCTA相比,低估了侧支状态(P<0.05),sCTA显示23.3%患者的侧支状态为良好,而mCTA有55.8%...  相似文献   
3.
腐蚀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肝囊型棘球蚴病术后罕见并发症,此类疾病虽罕见但病情进展迅速、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病人往往预后较差。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肝囊型棘球蚴病术后腐蚀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诊疗过程,从而为腐蚀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DWI单指数、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7例,选择同时期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对CHB患者行肝活检,两组受试者接受磁共振检查,测量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其中ADCst为表面扩散系数,Dt为真实扩散系数,Dp为假性扩散系数,f为灌注相关体积分数,DDC为扩散分布指数,α为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结果 CHB单指数模型的ADCst、双指数模型的Dt、拉伸指数模型的f和DDC分别为(0.899±0.080)×10-3 mm2/s、(0.591±0.092)×10-3 mm2/s、(32.374±7.472)×10-3 mm2/s和(1.103±0.257)×10-3 mm2/s,显著低于健康人【(0.986±0.095)×10-3 mm2/s、(0.704±0.073)×10-3 mm2/s、(39.686±5.871)×10-3 mm2/s和(1.394±0.243)×10-3 mm2/s,P<0.05】;在25例无显著肝纤维化、29例显著肝纤维化和23例肝硬化患者中,ADCst、Dt、f和DDC显著差异(P<0.05);ADCst、Dt、f和DDC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934、0.770和0.926。结论 应用磁共振双指数模型和拉伸指数模型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比应用单指数模型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阳明病(阳明腑实证)模型大鼠"欲解时"血常规及肠黏膜上有关炎症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阳明病"欲解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欲解时对照组、欲解时模型组、非欲解时对照组、非欲解时模型组,建立阳明腑实证大鼠模型后,分别于阳明病"欲解时"及"非欲解时"每天取血及肠组织,连续5d,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免疫组化法测Toll样受体4(TLR4)蛋白含量,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肠组织TLR4 mRNA水平。结果:欲解时模型组大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较非欲解时模型组升高,其中单核细胞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欲解时模型组TLR4 mRNA及蛋白较非欲解时模型组显著降低,第1天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明腑实证病程中,欲解时模型组大鼠中性粒及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体现出较早较长时间的差异性,意味着欲解时的免疫反应更为明显。通过TLR4检测表明欲解时阳明腑实证的炎症反应较非欲解时轻,可能与其表达下调相关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科学有效防治老年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描述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10004例,就诊延迟6146例,就诊天数中位数为22(8,56),就诊延迟率为61.44%;2011—202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427.926,P<0.001),不同性别(男性x2趋势=243.848,P<0.001;女性x2趋势=185.402,P<0.001)和年龄组(≤<70岁x2趋势=281.925,P<0.001;70~80岁x2趋势=123.219,P<0.001;>80岁x2趋势=20.175,P<0.001)患者就诊延迟率也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汉族、本地户籍、因症就诊、Ⅰ型肺结核患者相比,其他少数民族(OR=1.308, 95% CI: 1.177~1.454)、因症推荐(OR=1.392, 95% CI: 1.108~1.749)、Ⅱ型(OR=3.314, 95% CI: 2.071~5.302)、Ⅲ型(OR=3.149, 95% CI: 2.104~4.713)、Ⅳ型(OR=2.695, 95% CI: 1.741~4.171)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高,流动人口(OR=0.707, 95% CI: 0.631~0.792)、转诊(OR=0.658, 95% CI: 0.597~0.726)、追踪(OR=0.873, 95% CI: 0.778~0.980)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民族、户籍、患者来源和诊断分型是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生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信息来源于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  结果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共4 496例,就诊延迟2 168例,就诊延迟率为48.22%,就诊天数中位数为14 d(P25,P75:2, 36 d)。 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360.186,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藏族(OR=0.636, 95% CI: 0.511~0.791)和患者来源中的其他健康检查患者(OR=0.667, 95% CI: 0.483~0.914)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低;而患者来源中的因症推荐(OR=3.565, 95% CI: 2.275~5.774)、转诊(OR=2.363, 95% CI: 1.849~3.037)和追踪(OR=1.288, 95% CI: 1.110~1.494),诊断分型中的Ⅱ型(OR=2.051, 95% CI: 1.516~2.786)、Ⅲ型(OR=2.465, 95% CI: 1.940~3.155)、Ⅳ型(OR=2.678, 95% CI: 2.001~3.602)以及治疗分类为复治(OR=2.120, 95% CI: 1.383~3.303)的肺结核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青海省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 民族、患者来源、诊断分型和治疗分类是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发生就诊延迟高风险的学生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青海省农牧地区医疗机构梅毒诊断能力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3个农业区和3个牧区对其所有梅毒报卡医疗机构开展调查,每个机构至少30例,调查内容包括对梅毒诊断正确性的核实、临床诊断医生、实验室人员相关情况及实验室检测能力等。结果调查农牧区梅毒报告正确率为94.17%(农业区为95.20%、牧区为93.58%)。梅毒分期正确率为64.09%,其中农业区(73.11%)高于牧区(58.82%)(χ;=6.67,Ρ<0.05)。临床医生梅毒诊断知识知晓率为54.41%,实验室人员梅毒检测知识知晓率为49.51%,不同县区知晓率有差异。临床医生不同的培训经历、实验室人员不同的学历在梅毒知晓率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牧区医疗机构梅毒诊断能力距离标准尚有差距,应加强农牧区实验室建设,尤其是牧区参加梅毒相关培训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的培养。不同地区梅毒诊断知晓率有差异,提示应加强实验室人员学历及临床医生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枸杞子中尼古丁来源,为设定科学合理的枸杞子尼古丁限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4份无外源污染宁夏枸杞的根、茎、叶、花、果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研究宁夏枸杞不同部位样品尼古丁含量;收集124份人工种植宁夏枸杞成熟果实(枸杞子)样品及62份宁夏枸杞生产常用投入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宁夏枸杞成熟果实及宁夏枸杞生产常用投入品中尼古丁含量。结果:无外源污染情况下,宁夏枸杞的根、茎、叶、花、果中均检出微量尼古丁,尼古丁质量分数≤0.00361 mg·kg-1;21份宁夏枸杞成熟果实中检出尼古丁,尼古丁质量分数为0.00055~0.03030 mg·kg-1。其中,仅7份样品尼古丁含量超过欧盟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01 mg·kg-1),超标样品中有6份宁夏枸杞成熟果实在生产中使用过尼古丁严重超标的苦参碱投入品。结论:宁夏枸杞可内源合成微量尼古丁,市场检测出尼古丁超标的枸杞子可能与生产过程中使用含有尼古丁投入品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ATRA)也叫做视黄酸、维生素甲酸,是维生素A主要的生物活性形式,迄今为止ATRA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应用已超过20年,并仍为APL治疗的标准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ATRA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癌、肺癌、胃癌、卡波西氏肉瘤、卵巢癌、膀胱癌、神经母细胞瘤,等肿瘤的治疗中,且正逐步延伸至更多肿瘤的分化治疗。ATRA通过与核维甲酸受体(RAR)或维甲类X受体(RXR)结合并作用于维甲酸反应原件(RARE)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在维持细胞稳态、调节细胞周期、信号转导、转录和翻译、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促使其凋亡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肝脏是维生素A代谢的主要场所,相关研究显示,ATRA可通过调控相关蛋白(包括chemerin、信号蛋白Smad2/3、IGFBP-3等)以及遗传物质的表达,广泛参与肝炎、肝纤维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增殖、侵袭、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此外,ATRA可通过上调chemerin的表达来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展。肝星状细胞(HSC)也称为窦周细胞,是参与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类型,当肝脏受损时,HSC可以转变为激活状态,活化的HSC通过分泌I型胶原蛋白(COL1α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导致肝纤维化,而ATRA的活性形式维生素A可逆转HSC的激活和肝纤维化。一方面,Wnt信号通路通过激活HSC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而ATRA可通过诱导RORα磷酸化,抑制Wnt/β-catenin的信号传递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另一方面,ATRA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本文从多个途径阐述了ATR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的机理,其中包括ATRA抑制Bcl-2和Bcl-x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一系列过程,或直接充当诱导分化剂,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此外,ATRA可通过调控相关遗传物质的表达来调节肝癌细胞的增值,其中包括通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促进维甲酸诱导基因1甲基化来抑制肝细胞癌的增值等。ATRA在肝癌中的应用是近几年才被初步认识的,目前,关于ATRA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尚无系统的认识,在肝癌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充分认识ATRA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及其涉及的相关分子机制,可为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