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正茬和重茬地黄进行大田生物测试,并检测土壤中的一元酚酸类物质,为缓解地黄化感自毒作用和消减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检测不同生育时期的正茬和重茬地黄根际土壤中与化感现象密切相关的5种酚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豆酸和丁香酸).结果:正茬地黄生长健壮.收获时,正茬地黄的块根干重和体积分别为重茬地黄的6.02,7.71倍.结论:苗期和伸长期是连作地黄自毒作用发生的关键时期,此时期,重茬地黄土壤中阿魏酸、香豆酸、丁香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和重茬地黄叶片、块根的生长有较强的反比关系,其中阿魏酸对重茬地黄的抑制作用占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帕金森病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药灸对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同时服用常规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治疗组加用神阙穴隔药灸,分别观察其综合疗效及帕金森病功能量表(改良UPDR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P<0.01);治疗组改良UPDRS积分减少7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7%(P<0.01).结论: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帕金森病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眩晕病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眩晕一病,病因多端,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常分为6个类型: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交阻证,分别施以不同的方剂。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掌握其辨证立法、选方用药的规律,有效组织,合理用药,灵活配伍,充分利用某些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使药到病除。用药配伍规律大致有:平肝潜阳,清脑熄风;健脾祛痰,利湿和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滋阴补肾,填精补脑;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中药材金银花的质量。方法:用ICP-AES测定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UV测定绿原酸、总黄酮含量,HPLC测定环烯醚萜苷、常青藤皂苷元、齐墩果酸的含量,并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道地药材中铬、铅含量低,其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含量较高,而且总黄酮、环烯醚萜苷、常青藤皂苷元、齐墩果酸等含量均高于非道地产区。结论:道地产区金银花质量优于非道地产区,现代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相同。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体系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是目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实施GAP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的重点项目"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针对我国中药材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的现状,根据中药材栽培的特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联合中央及地方的10家研究单位,重点从中药材害虫天敌昆虫的繁殖和利用技术、应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根病技术、植物源农药研制及应用技术、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农药安全性评价等4个方面,开展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共性技术研究,并且在人参、西洋参、三七、枸杞、金银花等重要中药材栽培中进行示范.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攻关,已初步建立起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平台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将为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基础,对整体提高我国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水平,保证中药材及中药产品质量,提高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中药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20 mg.kg-1,ip,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30 mg.kg-1,ig,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 mRNA的表达及其灰度值。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注射液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注射液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模型组VEGF mRNA表达及其灰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注射液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麝香保心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F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6):191-193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方法: 100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如限盐、休息,根据病情选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硝酸酯类药物等,必要时根据病情应用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抗生素。芪苈强心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血浆脑利钠肽(BNP)等。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芪苈强心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芪苈强心组LVEDD及BNP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及P<0.05)。芪苈强心组的LVEF、6 min步行距离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及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可增加CHF患者LVEF,改善左室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血浆BNP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工艺条件。方法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类型及用量对熊果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条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超临界萃取最优条件:萃取压力35.0M Pa,萃取温度318K,选择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体积分数为4%,萃取时间3 h,CO2流量为8 kg/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熊果酸比传统提取方法收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06例心肺复苏患者,按200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并对比观察。结果2005年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成功率(17.54%)较2000年复苏指南指导下(4.08%)有显著提高。结论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应用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