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5篇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心肌炎患者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研究对象以2018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心肌炎患者82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划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每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常规组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左卡尼汀对研究组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和用药过程的安全问题。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但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只有80.5%,从结果来看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效果更佳突出,组间结果差异对比(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4.9%)虽然比常规组(2.4%)更高,然而从统计学结果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心肌炎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乳山市人民医院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中随机抽样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和未感染组98例;制定调查表格,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影响因素。所有受检对象均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检测Th1、Th2细胞水平,计算Th1/Th2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水平,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产程、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羊水污染及感染前住院时间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显示:体质量指数≥25 kg/m^2、产程≥8 h、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羊水污染及感染前住院时间≥72 h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的Th1细胞(15.29±4.52)、Th2细胞(7.13±2.89)高于非感染组,而Th1/Th2比值(2.47±0.86)低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血清IFN-γ(31.46±4.19)pg/ml、IL-4(23.42±2.87)pg/ml高于非感染组,而IFN-γ/IL-4(1.25±0.13)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侧切切口感染产妇体内存在Th细胞亚群失衡现象,炎症因子水平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小剂量的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癫痫患者,每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的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戊酸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癫痫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癫痫持续时间和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癫痫患者的治疗,小剂量的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提高了癫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56排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6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于患者入院时采用常规剂量对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并于1周后进行CT低剂量扫描复查。对比患者经过两次扫描后的肺部小结节数量、结节内部的特征以及结节周围的变化。结果:采用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数量相比差异较小(P>0.05);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小结节内部特征比较差异性较小(P>0.05);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诊断结构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采用256排CT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患者,对常规剂量的进行扫描的价值差异较小,但低剂量CT扫描相对来说辐射更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胃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罕见发生于胃的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特征的间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胃体上部前壁黏膜下PEComa。内镜下行黏膜下肿物挖除术, 术后病理组织形态表现为富含色素的上皮样肿瘤细胞被含小血管网的间质分隔成巢状。免疫组织化学HMB45、结蛋白、TFE3阳性。最终诊断:胃TFE3阳性富含色素的PEComa。通过分析本例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对胃肠道PEComa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提高病理医师对胃肠道PEComa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技术应用于晚孕孕妇在催产素引产中的效果。方法:将180例晚孕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方法,观察组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两组孕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堵管、皮下渗液、针头脱出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堵管及针头脱出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的皮下渗液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滴注催产素,效果可靠,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孕妇的痛苦,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是一种理想的输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病人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减少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自行设计的问卷 ,对 12 6例脑卒中病人抑郁状况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 ,然后对抑郁病人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 4 4 .4 %。针对引起抑郁的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后 ,使抑郁明显好转。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病人采用有效的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可消除或减轻抑郁症状 ,使病人早日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苦参素与聚肌胞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29例HBV—DNA(+)、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病患者,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聚肌胞肌注,配合保肝治疗;定期观察肝功能、HBV—DNA、肝胆B超,一般治疗1~2疗程(3—6个月),停药后观察1年以上。结果治疗1疗程肝功能恢复正常者89.1%;HBV—DNA未转阴者继续治疗,治疗结束时HBV—DNA转阴率61.2%,停药1年内血清HBV—DNA复阳率35.4%,肝功能异常复发率40.8%;复阳后重新治疗仍然有效,血清HBV—DNA再次转阴率68.7%。结论以苦参素联合聚肌胞为主,配合保肝降酶治疗,抗HBV的近期疗效确切,伴随疗程的延长,HBV—DNA转阴率增加,但是停药后有复发现象,重新用药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P-选择素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l组:假手术组(10只),2组:缺血组(20只),3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4组:缬沙坦组(30只)。其中1,2,3组用生理盐水2ml每天灌胃,4组用缬沙坦20mg/kg每天灌胃。共灌胃4周制作模型。1组只穿线不结扎。2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和60min各10只。3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分别再灌注60、120和360min各10只。4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分别再灌注60、120和360min各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P-选择素浓度。观察缬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在缬沙坦组及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逐渐升高(P〈0.05或P〈0.01)。缬沙坦组较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降低(P〈0.01)。缬沙坦可以减少P-选择素的释放。结论缬沙坦可以减轻MIRI,可能通过减少P-选择素的释放,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 1995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引流组、内科治疗组和开颅手术 组,根据配对条件对278例患者按照1:1配对研究,分别行微创引流和内科治疗,微创引流组中10例患者同时另与10例开颅手术患者对比。微创引流组根据脑CT显示血肿的不同情况进行穿刺抽吸引流,壳核、脑室出血选择额部入路,保留引流至CT显示血肿消失。内科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开颅手术组则于全麻下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结果微创引流组与内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9.91±13.55与34.55±10.93,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微创引流组和开颅手术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3.60±11.93与31.20±17.0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存活患者微创引流组ADL1-2级与内科治疗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访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临床观察和随访表明,微创引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科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