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PG-Ⅰ/Ⅱ比值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101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血清IL-6和PG-Ⅰ/Ⅱ水平。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使用Kaplan-Meier曲线明确患者预后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IL-6、PG-Ⅰ和PG-Ⅰ/Ⅱ比值在最佳切割值为10.23pg/mL、30.65μg/L和2.44时,可评估患者的预后,而PG-Ⅱ则无法评估患者的预后。与IL-6≤10.23pg/mL组相比,IL-6> 10.23pg/mL组的肿瘤细胞分化更差、TNM分期Ⅲ期比例明显升高。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IL-6> 10.23pg/m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IL-6≤10.23pg/mL组(28个月vs47个月,P<0.001);PG-Ⅰ≤30.65μg/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30.65μg/L组(34个月vs49个月,P=0.008);PG-Ⅰ/Ⅱ≤2.44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Ⅱ> 2.44组(29个月vs56个月,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IL-6及PG-Ⅰ/Ⅱ比值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检测IL-6及PG-Ⅰ/Ⅱ比值有助于评估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3.
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祝森  吴震 《右江医学》2004,32(6):525-526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及莫沙必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 45例经胃镜证实胃液内有胆汁贮留及胃窦明显炎症的胆汁反流性胃炎随机分为A、B、C组。A组 ( 15例 )服用莫沙必利 5mg/次 ,3次 /d ;B组 ( 16例 )服用铝碳酸镁 1.0g/次 ,3次/d ;C组 ( 14例 )同时服用西沙必利和铝碳酸镁 ,剂量同A、B组。治疗 4周后观察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 ( P <0 .0 5或 <0 .0 1) ,C组症状改善更明显 (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莫沙必利、铝碳酸镁联合应用治疗肝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4.
席汉氏综合征及其危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钧 《河北医学》1998,4(4):7-8
为探讨席汉氏综合征及其危象的误诊原因,早期诊断。本文收集近10年中我院确诊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8例发生13例次危象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 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 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 连续灌胃2周,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 与正常组相比, 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 与对照组相比, 除苦参组外, 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 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 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了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 体夹心法测定了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VEGF含量,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手术前血清SICAM-1、V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手术后6个月,复发者SICAM-1、 VEGF水平持续异常,未复发者SICAM-1、VEGF水平恢复正常。结论: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 和VEGF水平的变化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老年人肺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72例老年人肺癌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肺癌平均住院日期延长,化疗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机会最大。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占80.7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10.53%。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菌素耐药性增加,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病死率达30.56%。结论老年人肺癌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日期延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病原菌的耐药率呈增加趋势,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推荐使用胫骨外侧钢板。方法:将107例Ⅰ°、Ⅱ°开放性胫骨骨折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胫骨外侧钢板和普通加压钢板治疗,随诊1年~2.5年,比较两组术后功能和感染发生率。结果:发现两组功能评价无显著差异,但胫骨外侧钢板组感染发生率及骨髓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加压钢板组(P<0.05)。结论:胫骨外侧钢板能明显降低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感染率和骨髓炎发生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开罐式截囊与连续环形撕囊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发生率。方法 将作者 4年来手术的 13 3眼白内障按时间顺序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开罐式截囊 ;B组行连续环形撕囊 ,其它步骤相同。分别统计后囊破裂的例数和原因。结果 后囊破裂共 14眼 ,其中A组 10眼 ,发生率 10 75 % ;B组 4眼 ,发生率 10 0 0 %。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 χ2=0 0 16,P >0 5 0 )。结论 后囊破裂与截囊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科危重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内科危重患者在入院3天内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rT3和TSH)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非危重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出院情况将观察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间TH水平,存活组在出院前复查TH与入院时水平比较。分析TH异常与APACHEⅢ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并比较低T3、低T4和低T3/rT3比值的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TT3、T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rT3则显著升高(P<0.01);死亡组TT3、TT4均较存活组降低(P<0.01,P<0.05),而rT3升高(P<0.01);存活组治疗后TT3、TT4升高(P<0.01,P<0.05),而rT3降低(P<0.01),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观察组TT3、TT4、rT3三项指标的异常数与APACHEⅢ积分及病死率相关。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预后的预测敏感性更高(95.5%比72.7%、54.5%,P<0.01),阴性预测值也高(97.8%比89.5%、87.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T3/rT3比值较低T3、低T4对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有更高的独立预测价值[OR22.54,比4.00(P<0.001)、4.47(P<0.01)]。结论:内科危重病患者体内T3、T4水平下降,rT3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低T3、T4与低T3/rT3比值对内科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均有重要预测价值,但低T3/rT3比值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