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73-1875
《金匮要略》一篇2条"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一句,其中的"因"字本为"原因"之意,但常被误解作"承袭";"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一句常被误解为"六气太过则成六淫",实际上风气何时转化为邪气,决定于五脏元真是否通畅;"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一句中,"元真"一词是指"元气"与"真气",即人身上中下三焦所通行之气血,其气与"风气"相通,元真实即人体正气,与邪气相对。纵观全条经文,多次强调正气亏损才是导致邪气入内的决定条件,全文首尾紧密呼应,具有深刻的发病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研究概况,未来期望抗心律失常中药研发应针对心律失常发病时危急的特征;科学研究过程中药效学指标还需统一化、标准化;进行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将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应用到针灸治疗心律失常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析江苏省名中医朱婉华教授运用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疗经验。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全面调治等方面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其运用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特色诊疗思路和方案。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是病证结合,虫草相伍,汤丸并用,内外同治,兼顾中医饮食调摄、康复训练等较为全面的中医综合疗法,其特色鲜明,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温病条辨》三焦辨证下温热类病证药物使用规律和特点。方法:筛选《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热类病证的方剂,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及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及关联规则分析,挖掘《温病条辨》治疗温热类病证用药规律。结果:对上焦32首方剂,中焦31首方剂,下焦30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到上焦高频用药24味,中焦高频用药12味,下焦高频用药12味; 上焦多使用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 中焦多使用清热药、泻下药、补虚药; 下焦多使用补虚药、清热药; 三焦治疗温热类病证高频药物皆以苦、甘、寒为主; 上焦治疗温热类病证高频药物主要归肺、心、胃经,中焦主要归肺、胃、脾经,下焦主要归肝、心、肾经; 三焦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上焦有6组药对,中焦有15组药对,下焦有3组药对。结论: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三焦用药性味皆以甘苦寒为主,并创甘苦化阴之法,且养胃体,重视顾护胃阴。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仅具有促红细胞生成作用,更是一种多组织分布、具有组织保护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科学家注意到EPO的抗抑郁潜能,并提出可作为新型抗抑郁的选择性药物。该文概括了EPO在抗抑郁效应的基础及实验研究,并阐述了其可能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旨在对EPO在抑郁症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有一个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及其表面受体TLR4、CD163和CD36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和评价祛痰化瘀解毒方药干预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包括痰证、血瘀证、痰瘀互阻证)血浆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不同痰瘀证候的特异性标志蛋白群。方法收集146例北京地区汉族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痰证、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和非痰非瘀类证候患者及37名健康对照的血浆样品,采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方法进行电泳和图像扫描及差异度分析,找出不同痰瘀证候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从凝胶上切取相应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后于Q-TOF-MS仪上进行二级质谱分析,进一步采用Fisher判别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典型性分析,筛选出能够显著区分不同痰瘀证候可能的标志蛋白群。结果在组间匹配变异度超过100%的11个斑点中除2个斑点未确定外,发现有7种不同的蛋白质。经对这9种不同的蛋白质进行典型性分析后发现:能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群间的血浆标志蛋白群可能是结合珠蛋白前体和纤维蛋白原γ链;能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瘀类证候与非痰瘀类证候的血浆标志蛋白群可能是纤维蛋白原β链和载脂蛋白AI前体;能区分痰证与痰瘀互阻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纤维蛋白原γ链、白蛋白和载脂蛋白AI前体;能区分痰证与瘀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结合珠蛋白前体、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白蛋白和补体C4;能区分瘀证与痰瘀互阻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白蛋白和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结果还发现上述可能的标志蛋白的表达差异可随痰瘀证候间不同的传变方式而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了可显著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及痰瘀类证候与非痰瘀类证候间可能的标志蛋白群的特异性组合,及在功能蛋白质水平上有关痰瘀证候的传变主要是由痰致瘀进而形成痰瘀互结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8.
督脉属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中具有主导作用的经脉之一,能调控人体生长发育、全身脏腑经脉正常运行。基于“脊柱相关疾病”“背俞功能带”及神经相关理论,发现督脉与夹脊穴及背俞穴三者关联密切,具有影响脏腑器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督脉背段区域及背俞穴、夹脊穴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关联作用,结合西医学神经系统相关认识,提出可能存在“泛督脉”区带,认为督脉背段及其两侧背俞穴、夹脊穴具有经气关联,且与五脏六腑联系紧密。在“泛督脉”视域下,督脉背段区域不同脊柱节段出现的如压痛反应、结节、穴区温度变化等病理改变能反映不同脏腑疾病,能够辅助相应脏腑疾病的临床诊断;在督脉背段区域不同脊柱节段应用包括纠正脊柱实质病变、穴位刺激等方法,能够治疗对应脏腑疾病。“泛督脉”的提出对督脉背段功能作用进行了总结及理论延伸,或将进一步探索督脉临床诊疗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老年波动性高血压干预服务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对61例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老年波动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服务包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异性、患者自我监测血压、中医证候量化积分与杜氏高血压量表积分等指标及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干预8 w后,61例患者意向性治疗(ITT)分析显示血瘀证及痰湿证患者收缩压晨峰值(SBPMS)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及杜氏高血压量表积分较干预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46例患者方案数据(PP)分析显示血瘀证组患者收缩压晨峰值(SBPMS)、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BP-SD)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n SBP-CV、n DBP-CV)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痰湿证组患者白昼舒张压平均值(d DBP)、SBPMS、全天舒张压标准差(24h DBP-SD)及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 DBP-SD)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无异常。结论老年波动性高血压干预服务包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患者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与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密切相关。AS炎症不仅局限于血管局部,还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异常导致的全身免疫紊乱。既往认为参与AS的免疫细胞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数量庞大、高效应答的细胞群,但由于寿命短、更新迅速,在AS中的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在AS炎症反应早期,中性粒细胞可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和炎症反应,加速AS斑块形成、发展;在AS炎症反应后期,中性粒细胞参与斑块内血管损伤、坏死核形成和纤维帽变薄,促进不稳定斑块破裂,并激活血小板,继发血栓形成。因此,调控中性粒细胞可能是防治AS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