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8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模拟马术训练对后循环卒中共济失调患者姿势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听觉辨别训练对儿童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本院构音障碍患儿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1)和治疗组(n = 22)。对照组每天行常规语言训练30 min,治疗组用其中10 min行听觉辨别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行构音检查和言语清晰度测试。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辅音正确率和言语清晰度均显著提高(t > 7.919, P < 0.001),对照组仅辅音正确率显著提高( t = 7.047, P < 0.001)。 结论 听觉辨别训练可提高构音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可作为儿童构音障碍训练的常规内容。  相似文献   
4.
BackgroundPhysical exercise, such as walking, is imperative to older adults. However, long-distance walking may increase walking instability which exposes them to some fall risks.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long-distance walking on gait asymmetry and variability of older adults.MethodSixteen physically active older adults were instructed to walk on a treadmill for a total of 60 min. Gai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ver-ground at the baseline (before treadmill-walk), after first 30 min (30-min) and second 30 min (60-min) of the walk. In addition to spatiotemporal parameters, 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 of the joint angular velocity was measured to evaluate gait asymmetry and gait variability.Finding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asymmetry index among the three time instances (Partial η2 = 0.77, p < .05), predominantly contributed by the ankle (Partial η2 = 0.31, p < .017). Long-distance walk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and maximum 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 of the ankle at both sides (W ≥ 0.19, p < .05), and knee at the non-dominant side (W = 0.44, p < .05).Interpretation.At 30-min, the older adult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symmetry and variability at the ankle, which implied higher instability. Continue walking for an additional 30 min (60-min) further increased variability of the non-dominant limb at the knee joint. Walking for 30 min or more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walking stability.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的脑卒中康复指南均推荐脑卒中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尽早康复的时机、强度以及包含的项目尚不明确。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内应召开初次康复评价会,根据患者整体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方案和康复目标,并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康复预后。脑卒中患者早期宜进行运动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及言语功能康复。如康复对象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大于75岁的老年卒中患者和儿童卒中患者,更需注重个体化的评估及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国际健康分类架构探讨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配对康复治疗模式,并观察其对重症病区COVID-19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的自然变化,为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5只、假手术组(B组)10只和脊髓损伤组(C组)35只,B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术;C组在椎板切除基础上用横断法制成T10完全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对3组大鼠术前,B组术后1、2周,C组术后1、2、4、12、24周进行BBB评分,并检测腓肠肌的运动单位计数(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ion,MUNE);再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内侧头,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运动终板-腓肠肌的形态变化。对3组所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间点的BBB评分与术前及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4周时的BBB评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前MUNE数值与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2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2周时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外形正常。C组术后1、2周时与A组、B组无明显差异;4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板层分离;12周时髓鞘崩解明显增多,高倍电镜观察见崩解的髓鞘板层清晰;24周时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崩解、融合,新生神经纤维管细壁薄,无髓神经纤维增多,高倍电镜观察见崩解的髓鞘板层模糊。A组肌细胞肌束膜及肌内膜边界清晰,肌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B组术后1、2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C组术后1、2周时,除肌细胞截面积轻度缩小外,与对照组无明显不同;4周时肌细胞截面积缩小,局部肌细胞破坏;12周时多数肌细胞边界模糊,细胞核相对聚集,结缔组织增生明显;24周时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可见大小不一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更加明显。A组和B组术后1、2周运动终板结构清晰完整。C组术后1、2、4周时运动终板结构较A组、B组无明显差别;术后12周时相对完好运动终板与破坏运动终板并存,高倍电镜下观察见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层次分明,各层结构内可见细小颗粒,突触间隙内可见多个类圆形突触小泡,肌板清晰,同时也可见突触皱褶及突触前、后膜不可辨,肌板结构不清晰;术后24周时找不到运动终板。结论:大鼠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和骨骼肌形态结构随时间退变程度逐步加重甚至消失;损伤后12周时已有明显变化,24周时出现显著的结构损害和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8.
镜像运动作为一种异常运动现象,可见于脑卒中及帕金森氏病,它的存在对于康复预后有何种影响尚有争论。近年来已有人利用镜像运动的研究成果对卒中后患者进行双侧运动训练并已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失语症命名障碍的常见症状以及基于临床特点的命名障碍的分类,包括产词性命名障碍、选词性命名障碍、语义性命名障碍、特殊范畴命名障碍、特殊传导通道命名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的fMRI脑成像变化。方法对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命门穴和腰阳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进行fMRI观察。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电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结论电刺激督脉可能会影响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