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探讨股骨粗隆间及股骨颈骨折经皮双螺旋稳加压钉柱角外固定架技术的应用。针对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特点,利用柱角形外固定架对钢钉的坚强锚固作用,作者设计了经皮双螺旋加压钉柱角外固定架固定技术。经生物力学试验,用该技术固定的骨折标本平均最大抗压能力达到96.8±12.4,基本相同于鹅颈钉固定(P>0.25)。自1998年11月以来采用该技术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151例(53-96岁),有140例经过平均8个月随访,优良131例(93.6%),尚好9例(6.4%)。作者认为该技术通过柱角形外固定架建立稳定的框架结构,可有效的防止髋内翻并实现可靠固定,作为一种创伤轻微的有限手术,有其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体会。方法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椎体高度达原椎体高度的85%以上,神经功能改善。结论该型手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骨折,具有稳定性强,术式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在省内各大医院正逐渐开展,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采用该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6例,颈椎骨折2例(其中C5骨折1例,C4骨折伴C4~5脱位1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曹建国  陈宇  陈文辉  龙治强  金文锦 《中国骨伤》2019,32(11):1008-1013
目的 :比较关节镜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伴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伴韧带损伤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关节镜联合MIPPO治疗,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0~63(47.25±5.36)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B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60(43.39±4.62)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Ⅰ型10例,Ⅱ型11例,Ⅲ型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18个月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间隙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B组膝关节间隙宽度(6.59±0.71) mm大于A组(4.25±0.65) mm。A组2例出现并发症,B组6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5.17±1.89) cm、(2.14±0.65)周、(30.02±3.15) ml、(62.63±9.58) ml、(3.16±1.87) d; B组分别为(16.25±3.47) cm、(4.57±1.09)周、(63.75±9.84) ml、(145.89±12.61) ml、(7.86±2.1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A组HSS评分(87.68±7.39)分,高于B组(69.42±5.13)分(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应用MIPPO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伴韧带损伤患者均能给予坚强持久稳定固定。切开复位操作简单但创伤较大,MIPPO具有创伤小并早期处理韧带半月板损伤,关节功能较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玉环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A组使用PFNA-Ⅱ内固定,B组应用Inter Tan内固定。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股骨颈短缩及并发症等。 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B组;B组在术后开始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股骨颈短缩及并发症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FNA-Ⅱ和Inter Tan均为微创髓内固定,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具有优势。PFNA-Ⅱ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Inter Tan固定更牢靠、加压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优势及稳定性,早期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有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