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泉州  黄淑明  蔡奇勋 《中国骨伤》2014,27(10):809-814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对32例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患者随机抽签接受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弹性髓内钉治疗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11岁,平均(6.9±2.2)岁;AO分型:A型11例,B型6例,C型2例.接骨板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5~12岁,平均(7.5±2.1)岁;AO分型:A型3例,B型6例,C型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功能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弹性髓内钉组平均随访时间25.3个月(15~48个月),接骨板组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3~36个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在弹性髓内钉组分别为(56.7±11.2) min、(6.6±3.9)d、(8.1±2.3)个月、(12.6±3.8)周,接骨板组分别为(51.5±8.3) min、(7.8±4.8)d、(7.8±1.6)个月、(11.8±2.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在弹性髓内钉组分别为(12.7±3.2) ml、(4.3±1.7) cm,均小于接骨板组(89.2±21.1) ml、(11.6±2.3)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anders疗效评定标准,弹性髓内钉组19例,优1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接骨板组13例,优10例,良2例,可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和接骨板治疗儿童股骨中上段骨折各有优势,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骨性愈合和功能恢复,临床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需根据骨折类型、体重、患儿家属意愿以及瘢痕大小等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
带袢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012年5月,我们对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应用带袢钢板人工韧带重建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1~65岁。左侧6例,右侧7例,均为闭合损伤。陈旧性损伤原因:漏诊2例,保守治疗无效3例,内固定失败3例,延误治疗5例。患者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1~13个月。  相似文献   
3.
闭合复位经皮因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为了减少并发症和手术创伤,近年来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查阅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献,对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标准、闭合复位方法与参考标准、各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进针技术及其疗效,以及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量儿童侧位肱骺角的正常值,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3岁双肘无骨折及畸形的骨骺未闭合的志愿者儿童96人192个肘关节进行研究,其中每个年龄组8人,男、女各4人,共12个年龄组.按不同的年龄段分A(2~5岁)、B(6~9岁)、C(10~13岁)三个组,每组32人64个肘关节.所有儿童均摄标准侧位X线片,取肱骨干长轴与肱骨小头骺板线的夹角为侧位肱骺角.在受试者中随机选取每年龄组4人,男、女各2人,单侧共48个肘关节,分别摄肘关节标准正位X线片和球管与肱骨干长轴呈侧位肱骺角的改良投射正位X线片,比较两者所显示肱骨小头骺板线的清晰率.结果 正常侧位肱骺角平均47.84°±6.69°;不同性别及不同侧别肘关节侧位肱骺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侧位肱骺角与年龄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改良投射正位X线片肱骨小头骺板线显示的清晰率为100%,而传统垂直投射则为14.58%.结论 儿童健侧的侧位肱骺角可作为患侧的参考指标;球管与肱骨干长轴呈侧位肱骺角的改良投射正位X线片可清晰显示肱骨小头骺板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髋臼骨折且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29例,以2016年2月为节点,之前收治的为对照组(64例,常规护理),反之为观察组(65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3.08%,(17.08±1.29)d]明显低于后者[15.63%,(23.67±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采用弹性髓内针与克氏针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收治采取弹性髓内针(titanium elastic nail,TEN)固定与克氏针(K-wire,KW)固定的56例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TEN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左侧11例,右侧14例;年龄(8.6±2.1)岁;骨折按Metaizeau-Judet改良分型:Ⅲ型16例,Ⅳ型9例;闭合复位20例,切开复位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8 d,平均(3.6±1.7)d。KW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左侧12例,右侧19例;年龄(9.1±1.9)岁;骨折按Metaizeau-Judet改良分型,Ⅲ型19例,Ⅳ型12例;闭合复位22例,切开复位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7±1.5)d。分别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获得术后随访,TEN组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2.1个月;KW组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1.9个月。两组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TEN组(56.6±11.8)min,长于KW组(45.5±10.3)min;内固定取出时间TEN组(9.1±2.5)周,长于KW组的(4.8±1.6)周;住院费用TEN组(1.8±0.3)万元,高于KW组(0.8±0.1)万元。按照Metaizeau等术后X线片评价及Tibone和Stoltz功能疗效评价标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与克氏针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儿童Metaizeau-Judet改良Ⅲ、Ⅳ型桡骨颈骨折总体临床疗效相当,由于弹性髓内针治疗需住院麻醉下二次取出内固定,医疗费用明显大于克氏针,弹性髓内针尚不能替代传统的克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3岁。均为创伤性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4.6 d。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以及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均获门诊随访,平均时间8.9个月(4~13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8~14周(平均10.6周)经X线片或三维CT重建提示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5分;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优2例,良4例,可1例。无切口感染、肩关节不稳、肩峰下撞击症、骨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肩峰基底部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后上后前序贯复位、内固定治疗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4岁,平均42岁。术前经骨盆三维重建CT明确诊断分型后,于伤后5~20d手术,平均9.5d。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手术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复位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为190~29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量1300~3000ml,平均1800ml。术后1例出现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于3周后愈合。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术后1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0±8.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d’Aubingne和Postel临床评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C1型AO/ASIF分型的髋臼骨折,采用后上后前的顺序进行序贯复位技术,手术流程满意,对提高手术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06年5月~2011年12月采用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的17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Judet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并对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僵硬的诸多因素及影响粘连松解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获随访6~73个月,平均31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根据Judet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7例,可1例。术中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明显改善(P<0.05),粘连松解术的疗效与术前膝关节的活动度、松解术的手术时期、术中松解程度有关。结论应用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辅以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较有效的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康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12年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Pipkin骨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18—57岁,平均39.5岁;左侧6例,右侧4例。按照Pipkin分型:I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3例。对合并髋臼、股骨颈骨折者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8~150分钟,平均104.1分钟;出血量230~650ml,平均349.9ml。8例获得良好随访,2例术后失访,随访时间8-13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于2年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无切口感染、骨折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按照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Pipkin骨折应尽早行闭合复位、牵引,根据创伤控制原理尽早切开解剖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术后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