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分别实施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评估患者疼痛、髋关节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随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全髋置换出血量少、切口小、并发症少,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方面作用显著,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补肾壮筋汤(BZD)含药血清介导的Sox9基因高表达对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的第2代大鼠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给予IL-1β(10μg/ml)刺激软骨细胞24h, BZD组予IL-1β(10μg/ml)刺激软骨细胞24h后,加入BZD含药血清(400μg/ml)。BZD干预72h后收集所有软骨细胞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00),软骨细胞Sox9、蛋白聚糖aggrecan及胶原蛋白Ⅱ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与模型组比较,BZD组增强了软骨细胞活性(P<0.05),软骨细胞Sox9、蛋白聚糖aggrecan及胶原蛋白Ⅱ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BZD在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中可能通过过表达Sox9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8 ~2010年共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7例,年龄17 ~62岁,平均41岁.术后复位质量及手术和X线随访疗效均按Matta标准评定.异位骨化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估.结果 本组47例至少获得24个月随访,解剖复位者29例,满意复位者13例,不满意复位5例.根据评定标准,手术疗效优25例,良11例,可6例,差5例;其中7例异位骨化.BrookerⅠ级4例,Ⅱ级3例;4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无感染、股骨头坏死或下肢深静脉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者采用X线摄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等检查能获得早期诊断,早期切开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9例(2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61.3岁。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8年,平均4.2年,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0±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0±7.5)分。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包括股骨劈裂骨折3例,神经并发症3例,截骨延迟愈合2例,术后脱位3例。结论: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早期疗效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显露内髁及外髁,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 4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年,骨折均愈合。参照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39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3.6%。结论经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上段转移瘤患者手术中应用肿瘤性假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行肿瘤大段骨切除和肿瘤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患肢的术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对髋部功能恢复满意。23例均获随访,时间230个月。随访期内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手术治疗,1例发生脱位,予闭合复位,后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在老年股骨上段转移瘤的患者,肿瘤性假体的应用能尽快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也为护理及综合治疗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7月-2009年7月,对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18例进行关节镜下复位,使用不可吸收关节尼龙缝线(以下简称缝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获5~18 个月随访(平均12 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发生骨折移位、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43例51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中男7例(9髋),女36例(42髋);年龄35~67岁,平均50.3岁.左髋27例,右髋24例,根据Crowe分型分类:Ⅰ型13髋,Ⅱ型24髋,Ⅲ型10髋,Ⅳ型4髋.术前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平均47.5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6年,平均3.5年,Harris评分改善至1年后平均87.5分,至今无一髋髋臼或股骨柄假体X线片显示松动和邻近骨溶解,也无髋臼翻修病例.结论:对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详细评估,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采用假体内陷技术,均可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个体化松解软组织,可显著减少神经血管副损伤.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放疗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放疗、NSAIDs、放疗3种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预防效果及差异。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髋分为A、B、C组(A组随访54髋,B组随访55髋,C组随访54髋)。A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7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2髋,术后口服塞来昔布(0.2 g,每天2次)2周;B组原发性骨关节炎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2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7髋,给予术前单次7 Gy放疗;C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5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4髋,术前放疗并予术后塞来昔布口服。术后观察各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应用骨盆前后位X线片评定异位骨化情况(采用Brooker分级)。结果:各组平均随访21个月,A组成功随访54髋,出现异位骨化7髋,BrookerⅠ型5髋,BrookerⅡ型2髋;B组成功随访55髋,出现异位骨化8髋,BrookerⅠ型6髋,BrookerⅡ型2髋;C组成功随访54髋,出现异位骨化5髋,BrookerⅠ型4髋,BrookerⅡ型1髋。3组均无BrookerⅢ、Ⅳ型发生,3组异位骨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690)。A、B、C组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6例、6例、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935)。结论: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时,首推NSAI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人工关节置换钛假体材料表面原位合成负载抗菌剂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ine,PHMG)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的抗菌性能,为具有良好抗菌性能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并于其表面负载抗菌剂PHMG。体外实验时分别将纯金属钛箔、TiO2纳米管钛箔和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钛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悬液共培养研究其抑菌性能。体内实验时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股骨扩髓并注入0.1 ml 108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制备感染模型后,分别将纯金属钛棒、TiO2纳米管钛棒和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钛棒植入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髓腔,研究体内的抑菌性能。结果通过阳极氧化制备的TiO2纳米管孔径为(46.4±5.9)nm,钛箔TiO2纳米管长度为300~500 nm,钛棒TiO2纳米管长度为500~1000 nm,于其表面分别负载(3.46±0.40)mg与(1.27±0.28)mg PHMG。体外PHMG释放实验表明,该药物的释放分为两个阶段:初始突释释放阶段和相对缓慢释放阶段,为早期抑制细菌入侵和后期持续抑菌提供保障。体外和体内抑菌实验表明,载有PHMG的TiO2纳米管能够抑制细菌黏附与定植,减少感染。结合临床病理分析表明PHMG-TiO2纳米管植入组无明显病理变化,骨髓腔内可见大量有核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并且在髓腔内可见正常的骨髓组织。结论负载PHMG的TiO2纳米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作为一种人工关节假体材料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