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脓肿的鉴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体积较大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胶质瘤瘤体周围的微观结构的改变。资料与方法 搜集脑胶质瘤26例、单发转移瘤9例、大体积脑脓肿4例,均行^1H-MRS检查。比较脑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瘤体及瘤周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肌酐类物质(Cr)、NAA/Cr值的差别,并做统计学分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等重点观察胶质瘤瘤周微观结构改变。结果 各个级别的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瘤体之间Cho/NAA值分别为3.14±1.61和2.46±0.83,Cho/Cr值分别为2.57±0.93和2.90±1.93、NAA/Cr值分别为0.96±0.53和1.21±0.80,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瘤周之间的上述比值为1.74±0.98和0.98±0.23,1.72±0.51和1.09±0.35.1.11±0.30和1.11±0.25,除NAA/Cr外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0.05)。脑脓肿内部出现特征性波谱,扩散加权成像(DWI)上脓腔显示为高信号。胶质瘤瘤周在光镜及电镜下发现已有瘤细胞浸润。结论 使用多体素^1H-MRS结合常规MRI可鉴别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不典型脑脓肿,胶质瘤的瘤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转移浸润至瘤周。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阿片类依赖与ABO血型分布进行调查及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系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12 0 6例阿片类依赖患者进行ABO血型调查 ,并以健康人群 15 0 0例为对照 (本市血站数据提供 )指尖采血 :用双凹玻片法测定统计采用PME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χ2 检验。2 结果调查结果发现 ,患者组为A型血者 4 0 2例(33 3% )对照组 4 0 3例 (2 6 .9% )以患者组比率较高(P <0 .0 5 ) ,其余各血型所占比率两组均相仿 (P均>0 .0 5 ) .3 讨论阿片类依赖的易感性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而…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对健康人颅内动脉影像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健康人颅内动脉的检测,初步确定其操作规范及衡量标准。方法正常人200例,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urDopplerFlowImaging,CDFI)组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组。CDFI组观察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各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相应点的血流束内径。MRA组检测相应血管对应部位的血管内径。结果同一条血管不同位置的血流速率有差异(P<0.05);同名血管相应位置的血流速率左侧略高于右侧,女组高于男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相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CDFI所测血流束内径较MRA所测血管内径值偏高,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应用CDFI能显示MCA,VA走行,可检测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b)要提高临床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必须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可靠的检测指标。c)对血管内径的测量MRA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和影像学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阅读并分析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文献。结果:影像学检查反映疾病的病理改变,在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磁共振成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不仅能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且能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颅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它包括起源于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肿瘤及其他部位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颅内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伴随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常规影像学技术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进步,颅内肿瘤的诊断准确度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介绍颅内常见肿瘤的普通X线、CT、MRI图像特点及影像学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躁狂症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方法:对20例躁狂症患者的血清NO水平进行检测,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进行评定。以18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躁狂症组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NO水平与BRMS分之间未发现有相关性。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相对较高的血清NO水平,可能是躁狂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的原理、技术及临床应用 ,讨论其与直接胆道造影比较的优、缺点 ,认为MRCP在很多情况下已可取代传统的诊断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或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的作用 ,并推测未来MRCP还将应用于胰胆管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阅读有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文献资料。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脑肿瘤、脑脓肿的分期[2]、肝脏肿瘤、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程度以及椎体病变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有一定局限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与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非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85例18~65岁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57例。按照患者的知情同意及意愿分为LRYGB组与LSG组。采用七氟醚、氧气空气混合物的标准麻醉方法。评估术后0~24 h患者PONV(恶心、干呕/呕吐)的表现与严重性、疼痛评分、止吐药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0~6 h,两组患者PONV及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LRYGB组患者PONV发生率(18.3%vs.44.0%)、严重呕吐发生率(10.0%vs.28.0%)及平均疼痛评分[(2.7±1.6)vs.(3.6±1.9)]明显低于LSG组。总体而言,LRYGB组患者PONV发生率(43.3%vs.72.0%)、严重呕吐发生率(20.0%vs.44.0%)明显低于LSG组。LRYGB组患者6 h(55.0%vs.28.0%)及24 h(83.3%vs.60.0%)麻醉后满意度明显高于LSG组。结论:与LSG相比,LRYGB降低了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但尚需更多随机预期实验制定更加标准的方法以减少PONV的发生;同时,需要更多的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以评估LRYGB与LSG治疗肥胖合并T2DM患者术后PONV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重建术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病人恢复情况及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传统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以及前臂皮瓣修复治疗者各22例,设为A、B、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血清SA、sIL-2R表达水平,同时记录各组患者口腔不良状况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一次皮瓣种植成活率为96.97%;B组患者外形修复、张口度、闭合情况、进食情况、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咬合功能等评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P<0.001或P<0.05);且B组患者术后感觉优良率以及满意度高于A组和C组(P<0.05).术后1个月,B组下降程度优于A组和C组,A组下降程度由于C组(P<0.05).与C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感觉异常、反应迟钝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皮肤修复重建效果最佳,有利于降低供区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改善患者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