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骨科自2001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有效回访到128例患者资料,伤后2周内均行减压、脊柱内固定术,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NHBO组60例和HBO治疗组68例,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HBO治疗。结果 HBO组临床疗效优于NHBO组(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脊髓损伤后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本文以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入我院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分析,根据实施治疗的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了两组,分别为单纯术组和融合术组,每组44例患者,针对治疗以后的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下腰痛评价评分改善情况单纯术组的44例患者的合并腰推滑脱改善率为(70.44±6.43)%,合并腰椎管狭窄改善率为(70.43±5.22)%,单纯LDH改善率为(83.34±6.45)%;融合术组的44例患者的合并腰推滑脱改善率为(81.99±4.33)%,合并腰椎管狭窄改善率为(80.32±4.55)%,单纯LDH改善率为(64.56±9.66)%。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率,组间比较,融合术组均优于单纯术组,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采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的整体效果显著,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O3)关节腔注射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8例。A组给予35μg/mlO315ml关节腔注射,每周注射1次;B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口服,2次/d,每次3粒(500mg×3);C组联合应用O3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剂量及用法同A组、B组;以上三组分别治疗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将C组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三项评价指标分别与同时点的A组、B组的相应指标做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ROM、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C组的VAS评分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均低于同时点的A组、B组(P<0.05),C组的Lysholm功能评分在治疗后8周、12周均优于同时点的A组、B组(P<0.05),而在ROM的改善上,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医用臭氧、仙灵骨葆胶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腰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两种不同内固定生物力学对比,为临床在腰椎内固定手术术式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4具新鲜人体标本的L4、5脊柱功能单元,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每具标本手术前、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后,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弯状态下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 结果 双侧椎弓根螺钉与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的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在前屈、后伸、左侧(关节突螺钉侧)弯、右侧(椎弓根螺钉侧)旋状态下的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右侧弯及左侧旋状态下的活动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均可明显增强腰椎功能单元稳定性,其中,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相比较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左旋(关节突螺钉侧)及右侧弯(椎弓根螺钉侧)活动状态下略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特点及加压螺钉治疗方法。方法 2002年1月-2011年4月对22例诊断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一组12名患者采用一枚松质骨螺钉固定,一组10名患者采用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对术中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同期行三角韧带修复术。术后8-10周拆除下胫腓联合螺钉,术后随访6-25月,平均14个月。结果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对术后效果随访评估,一枚螺钉固定组患者术后评分93.5±2.6分,两枚螺钉固定组术后评分91.7±3.4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未见螺钉断裂、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采用一枚或两枚松质骨螺钉,均可达到固定效果,对发现合并三角韧带断裂者术中必须同期修复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PCD)联合臭氧(O3)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在C臂机透视下54例颈椎病患者取仰卧位,经前方入路引入直径4.0 mm工作套管,切吸髓核,直至无明显髓核钳夹出,后于盘内注入5~10 mL,浓度60 mg/L的O3。结果 54例患者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随访3个月以上,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 PCD与O3注射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应严格筛选病例,把握手术适应证,切除适量的椎间盘,选择合适的臭氧浓度和量,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9.
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8~48岁,中位年龄27岁,其中16例<30岁;病程6个月~5年,中位病程21个月。均为单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采用椎板间入路,于镜下症状侧单侧摘除突出椎间盘,全部或部分切除离断的骨块。结果:所有病例无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肠道损伤、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2~92 min,中位时间57 min。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后缘离断骨块完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6例,未切除3例;椎间盘均彻底摘除。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7.10±1.20)分,术后3 d(3.46±0.23)分,术后6个月(2.36±0.19)分;腿痛VAS评分,术前(8.80±0.55)分,术后3 d(3.54±0.28)分,术后6个月(2.59±0.2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69.71±9.37)%,术后6个月(32.19±6.95)%,末次随访(20.95±6.16)%。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4例,可1例。结论:经椎板间入路全脊柱内镜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的一种治疗方法,可减少创伤、少损伤腰背肌的同时达到与开放手术相似的减压效果,远期疗效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液态人工骨治疗距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组收治了25例距骨坏死患者,均采用关节镜监视下行病灶清除,并注射液态人工骨的治疗方法。术前、术后分别评估患者的VAS评分、ROM、踝关节功能评分及MR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3个月,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3-40岁,平均30.5岁;左踝13例,右踝12例。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5 min(55-80 min),术中出血平均2 ml(0-3 ml),术后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前VAS评分平均7.25分,术后平均2.73分;术前ROM为46.7°,术后为57.9°;术前AOFAS评分为21.9分,术后评分为81.4分;术前MRI提示距骨坏死面积为23.9 mm^2,术后随访时复查MRI提示距骨坏死面积为11.4 mm^2;以上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监视下距骨坏死病灶清除、液态人工骨填充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能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