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脊柱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脊柱骨母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3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10例脊柱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3.4±16.7(9~70)岁;病程9.2±3.5(3~15)个月。总结其临床、影像及治疗方法,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恶变和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4例存在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脊柱侧弯1例且为复发病例,2例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5例术前影像学表现典型,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考虑为骨母细胞瘤,2例误诊为骨样骨瘤。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D级3例,C级1例,术后3个月随访D级1例,E级9例,VAS评分由术前5.1±2.3减小到1.0±0.8,VAS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采取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并予以内固定的方式,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时间平均3.8(2.2~5.3)h,平均出血量1200(600~2500)m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骨母细胞瘤,其中1例经病理科及影像科会诊考虑为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均获得随访,平均32±5(23~40)个月,术后疼痛和神经功能损害表现均有明显改善,1例脊柱侧弯患者畸形得到纠正,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更换抗生素和输注白蛋白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分泌物培养示阴性,经彻底清创,予以VSD负压吸引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症状,予以扩管,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随访中1例于术后18个月复发,其余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脊柱骨母细胞瘤在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CT和MRI检查对诊断脊柱骨母细胞瘤有重要意义,部分病例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术前穿刺病检作出临床诊断,根据肿瘤的部位,精确的术中定位加上完整的切除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按中国民航空中乘务员体格检查鉴定标准规定 :新招女乘务员首次体检必须做妇科检查 ,以后两年检查一次。我们按此项规定 ,以往对女乘务员只做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化验 ,为了保证体检的准确、全面 ,我们在招乘体检和年度大体检中增加了子宫附件 B超检查 ,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8~ 2 0 0 0年参加年度大体检和招乘体检的女乘务员 ,年龄 17~47岁。2 .妇科检查 :由市级以上医院妇产科医生进行。未婚者做外阴观察及白带常规检查 (在阴道口取少量分泌物 ) ,已婚者做内诊检查。3.妇科 B超检查 :受检查者憋尿 ,使膀胱充盈 ,平卧位 …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硫酸钙、磷酸钙及羟丙甲纤维素(hypromellose,HPMC)为固相原料,磷酸盐溶液为液相,制备一种双相骨水泥(CS/TCP),可作为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微创注射的载体,同时与DBM协同作用,提高骨愈合能力。方法固相以球磨工艺制备,与液相混合成泥状,在模具中固化成型,然后放入到37℃生理盐水中,静置,分别于3 d、5 d、14 d、28 d、56 d取出干燥,研究其体外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变化;将骨水泥单独或与40wt%DBM混合后注入到生理盐水中,观察注射性能和溃散性能;将骨水泥与40wt%DBM混合,植入到8周大鼠颅骨,分别于术后6周、8周和15周取材,HE染色后观察成骨性能。结果该骨水泥在生理盐水中逐渐降解,56 d材料降解了21.6%,形成了多孔结构,孔径为0~150 m;力学强度第5 d最高,为(21.4±3.1) MPa,56 d后下降为(9.7±2.2) MPa;水泥单独或者复合DBM注射流畅,均能保持1 d以上不溃散;6周切片显示明显成骨,15周骨缺损基本愈合。结论该骨水泥具有良好的注射性能、抗溃散性能和降解性能,复合DBM后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放疗(radiation therapy,RT)是恶性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已有的多项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均证实了放疗能显著降低恶性骨肿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总生存率[1-2]。但是,随着其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在注重疗效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放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放射性骨损伤(radiation bone injure,RBI)是指骨组织在接受射线  相似文献   
6.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过去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又称慢-快综合征(过去称快-慢综合征),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的主要表现类型之一。本综合征除窦房结功能异常外,并有阵发性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交替出现,常在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房阻滞或/和窦性停搏)的基础上,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一般多先有心动过缓,继以心动过速的出现,故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或称慢-快综合征为宜。部分患者可引起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的发作。本文结合我院10年收治的126例病窦综合征有关资料,重点讨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抢救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SP提供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15年3月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的12例颈椎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74岁,平均4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4个月。发病部位:C_2 2例,C_3 4例,C_4 2例,C_5、C_6 1例且为复发病例,C_7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8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或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7例,B~D层5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5例。5例椎动脉被侵袭,其中4例单侧累及,1例双侧累及;病变累及单椎节11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1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8~9.3 h,平均7.2 h;术中出血量1 100~2 600 mL,平均1 600 mL。1例C_5、C_6复发SP患者术后1周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椎动脉),膈神经、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98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VAS评分由术前(6.7±2.7)分减小至(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9、37个月复发,均行辅助化疗,其中1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术后4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术后4年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予以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颈椎SP的主要手段,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降低颈椎SP复发率,并能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接受个体化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正跳跃性脊柱结核也被称为非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noncontiguous multi-tiered spinal tuberculosis),其特点是存在至少两处脊柱椎节病灶,其间为正常的椎体所隔开。有部分跳跃性脊柱结核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称其为跳跃性非典型脊柱结核。早期由于影像学技术的缺乏,此类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断较为困难,国内外多以个案的形式报道,其发生率约占所有脊柱结核的  相似文献   
9.
吴旻昊  孙文超  闫飞飞  侯志强  冯帆  蔡林 《中国骨伤》2017,30(12):1118-1126
目的 :比较微创跗骨窦切口入路(minimally invasive sinus tarsal appproach,MISTA)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conventional L-shaped lateral approach,CLSLA)两种术式治疗跟骨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ENTRAL、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MISTA和CLSLA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RCT or NOT 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人独立进行RCT或非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和4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4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外侧L形入路相比,跗骨窦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MD=-5.41,95%CI(-6.71,-4.12),P0.00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10,95%CI(0.05,0.21),P0.00 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优于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MD=3.09,95%CI(1.72,4.46),P0.00 001]。传统外侧L形入路术后B?hler角优于跗骨窦入路[MD=-0.80,95%CI(-1.45,-0.14),P0.05]。而两种切口入路在术后Gissane角[MD=0.35,95%CI(-0.77,1.47),P0.05]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MD=2.12,95%CI(-0.71,4.95),P0.05]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跗骨窦入路与传统外侧L形入路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上疗效相当,但跗骨窦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的优势。由于原始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微波、射频及电凝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的制热效应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取30条新鲜成年猪股骨,随机分成微波组、射频组和电刀组,每组10个样本,分别采用微波、射频和电刀进行加热(60W·300 s),旁开加热点5、10、15、20mm测温,比较三组的凝固范围、温度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三组凝固范围横径分别为(23.3±1.5)、(14.8±1.1)、(10.8±1.3)mm,纵径分别为(28.1±2.2)、(25.3±1.5)、(22.1±1.8)mm,横纵径均为微波射频电刀(P0.05)。病理切片证实肉眼所见的凝固范围与病理切片凝固范围基本一致。微波组在旁开中心5、10、15mm处的温度均显著高于射频组和电刀组,而三组在旁开中心20mm处温度无显著差异。三组热场分别在240、210和140秒内达到稳态,距离加热中心越近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结论微波、射频及电凝对股骨干骺端均具有制热灭活作用,微波热场温度最高,凝固范围大,射频次之,而电刀制热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