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正启示     
由于本人失误,《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年第3期第277~281页刊登的《硫酸卡那霉素联合呋塞米快速致聋大鼠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第2作者邢蔚的单位应更正为“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耳鼻咽喉科”,并删除“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将“3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耳鼻咽喉科”改为“2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耳鼻咽喉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 OI)和坐位不耐受(sitting intolerance, SI)的基础疾病谱, 并了解其在临床上采用的经验性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十年期间所有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符合OI和SI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研究, 分析患儿OI和SI的基础疾病谱, 并总结分析其治疗方式。结果: 共纳入OI和SI病例资料2 110例, 其中男943例(44.69%), 女1 167例(55.31%), 年龄4~18岁, 平均(11.34±2.84)岁。十年间总体OI和SI患儿例数呈逐渐增多趋势。OI疾病谱中占比最高的是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共826例(39.15%); 其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 共634例(30.05%)。而SI疾病谱中占比最高的是坐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sitting tachycardia syndrome, STS), 共8例(0.38%); 其次为坐位性高血压(sitting hypertension, SHT) 2例(0.09%); 此外, OI和SI合并疾病中占比最多的是POTS合并STS, 共36例(1.71%)。在OI和SI治疗方式中, 主要为自主神经功能锻炼757例(35.88%), 其次为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 ORS) 687例(32.56%), 美托洛尔307例(14.55%), 盐酸米多君142例(6.73%), ORS联合美托洛尔138例(6.54%)和ORS联合盐酸米多君79例(3.74%)。POTS合并VVS的患儿相对于POTS或VVS患儿, 接受药物治疗者更多(41.95% vs. 30.51% vs. 28.08%, χ2= 20.319, P < 0.01), 而POTS和VVS患儿的药物治疗占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儿童POTS及VVS是OI的主要基础疾病, SI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疾病。OI和SI患儿的人数整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主要治疗方式为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和口服ORS。POTS合并VVS的患儿相对于单纯POTS或VVS患儿, 更倾向于接受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儿童不同的鼻腔异物取出的疗效,建议基层可推广我科自制鼻腔异物取出器.方法:总结2012年至2016年我们收治鼻腔异物100例,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吸引器直接吸出异物;合适的镊子取出异物;自制鼻腔异物取出器取出异物.结论:采取这三种方法取出鼻腔异物,基本解决了儿童鼻腔异物的问题,且这三种方法均简便易行,而且互补,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4.
妊娠 2 9周 ,常规B超检查示 :胎儿双顶径 79mm ,颅骨光环完整 ,侧脑室未见扩张。脊柱连续规则。股骨长 5 7mm。胎儿呈四腔心 ,搏动规律。右肾 17mm× 3 2mm ,左肾 18mm×3 4mm ,双肾表面欠光滑 ,实质回声增强 ,与中心集合系统区分困难 ,肾内可见多个小液性暗区 (图 1)。膀胱暗区存在。后壁胎盘 ,0级。羊水最大深度 60mm。诊断 :①宫内妊娠 ,单胎 ,头位 ;②胎儿双肾发育异常 (考虑先天性多囊肾 )。即入院引产。胎儿尸解送病检示 :双肾表面呈均匀细小结节状 ,切面上布满大小不等的细小囊腔 ,囊内衬以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囊肿间可见比较正常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七分区法关节镜下滑膜全切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2~2008年,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肘关节清理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11例,共13个肘关节,4例左侧,5例右侧,2例双侧。平均病程60个月(5~120个月)。手术通过近端前内及前外入路、软点入路和后外入路,使用关节镜进行滑膜全切。在关节镜下,将肘关节分为内侧区、外侧区、桡骨头前下区、鹰嘴窝、后外区、桡骨头后下区和后内侧区,共七区,逐区切除滑膜。术前术后进行Mayo评分及HSS评分。结果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4.6月。术后7个月复发1例,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10例12个肘关节屈肘角度由102.1°±15.9°增加至123.3°±21.4°(t=-3.275,P=0.007),伸肘角度由33.8°±21.4°改善至20.0°±17.8°(t=3.572,P=0.004)。HSS评分由48.8±18.1分改善为87.9±15.9分(t=-8.125,P=0.000)。Mayo评分由39.6±16.6分改善为92.9±13.9分(t=-9.918,P=0.000)。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全切术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之一,多入路七分区法切除肘关节类风湿性滑膜对于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有一定意义,可有效缓解疼痛,增加肘关节活动度,术后Mayo评分及HS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分层诊疗、优化就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10-11 8:00~21:0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及其家属、接诊医生进行调查。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格,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患儿就诊的门诊类型、挂号方式、等待时间、接诊时间、就诊原因、就诊次数、就诊距离、病程、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家长与医生对患儿病情严重评估等信息。结果共调查279位患儿家属,患儿就诊时专家门诊占45.5%(127/279),普通门诊占54.5%(152/279);就诊时以挂号为主,占96.0%(268/279);患儿就诊等待时间平均为30(10,60)min。因本次疾病首诊的患儿占46.9%(131/279),多次就诊的患儿占53.1%(148/279)。279例患儿就诊原因前5位分别是发热(69例,24.7%)、咳嗽(67例,24.0%)、复诊(39例,14.0%)、仅开药(25例,9.0%)、腹泻(13例,4.6%)。普通门诊因仅开药患儿就诊率明显高于专家门诊(P<0.05);夜间门诊因发热、腹泻就诊率明显高于日间门诊(P<0.05)。279例患儿疾病诊断前5位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107例,38.4%)、支气管炎(30例,10.8%)、肺炎(29例,10.4%)、腹泻病/胃肠炎(26例,9.3%)、癫痫(12例,4.3%)。夜间门诊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胃肠炎就诊率均高于日间门诊(P<0.05)。患儿以单纯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为175例(62.7%),回家观察35例(12.5%),静脉输液32例(11.5%),单纯雾化吸入17例(6.1%),转至专家12例(4.3%),住院治疗8例(2.9%)。夜间门诊单纯口服药物率高于日间门诊(P<0.05)。49.1%(137/279)的家属认为看病很容易/容易,35.8%(100/279)认为一般,15.1%(42/279)认为很困难/困难。患儿家属和医生对患儿病情评估轻重存在差异(χ2=7.803,P<0.05)。279例患儿中,接诊医生建议可就诊于合格的初级医疗机构的患儿占60.2%(168/2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复诊、病程(≥7 d)、家属及医生对于病情轻重的评估、治疗方式是影响医生评估患儿能否就诊于初级医疗机构的因素(P<0.05)。结论该三甲医院普通儿科门诊承担大量儿童初级医疗服务任务,多种因素影响患儿家属选择就诊地,建议加强该区域初级医疗机构人员培训,进行家长教育,制定相应政策,实行安全有效的分层诊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低氧性肺血管重塑时硫化氢(H2S)对Ⅰ、Ⅲ型胶原蛋白在肺血管壁异常堆积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H2S缓解低氧性肺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1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硫氢化钠(NaHS)组。低氧组和低氧+NaHS组大鼠共低氧21d,低氧+NaHS组大鼠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H2S供体NaHS。低氧结束后,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称重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P),计算RV/(LV+SP)。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H2S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原位杂交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在肺血管壁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mPAP升高46%,RV/(LV+SP)增加41%,血浆H2S含量下降36%(P均<0·01);与低氧组相比,低氧+NaHS组大鼠的mPAP降低31%,RV/(LV+SP)减少24%,血浆H2S含量升高65%(P均<0·01)。(2)各组大鼠肺小型、中型肌性动脉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比较:低氧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1%、62%(P<0·01);低氧+NaHS组较低氧组分别减少了32%、18%(P<0·01)。(3)各组大鼠肺小型、中型肌性动脉中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比较:低氧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49%、68%(P<0·01);低氧+NaHS组较低氧组分别减少了31%、33%(P<0·01)。(4)各组大鼠肺小型肌性动脉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比较:低氧组较对照组增加84%(P<0·01);低氧+NaHS组较低氧组减少了37%(P<0·01)。低氧组大鼠的肺中型肌性动脉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38%(P<0·01);但是与低氧+NaHS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5)各组大鼠肺小型、中型肌性动脉中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比较:低氧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53%、17%(P<0·01);低氧+NaHS组较低氧组分别减少了45%、33%(P<0·01)。结论在大鼠低氧性肺血管胶原重塑时,H2S能够抑制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在肺血管壁的表达,此作用可能是其缓解低氧性肺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外下动脉与外侧半月板解剖关系的MRI表现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先通过2例膝关节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大体上观察膝外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外侧半月板的关系。随意选择2010年3~6月门诊膝关节MRI检查100例,以MRI冠状面的腘肌腱层为标准,向前测量5~7个层面,测量膝外下动脉与外侧半月板之间的垂直及水平距离。结果 100例MRI冠状面显示膝外下动脉的走行相对固定,与膝尸体标本的大体观察一致。在腘肌腱层,98%的膝外下动脉开始贴近外侧半月板,位于半月板下缘或下方;随着层面向前,膝外下动脉紧贴外侧半月板自后下向前上走行;在第5层(约半月板前体部),89%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中部及以上;在第7层(约半月板前角及脂肪垫区),100%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半月板上方;在第1~5层,膝外下动脉与外侧半月板的平均水平距离为0.8 mm(0~3 mm)。结论膝外下动脉与外侧半月板(尤其是体部)的距离非常接近,在关节镜外侧半月板手术时容易损伤此动脉,增加对于这一解剖的认识,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盐酸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是一种新的黏痰溶解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于1979年推出。黏液高分泌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可加重呼吸道气流阻塞,加速肺功能下降,气道潴留的黏液亦成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导致气道内感染的发生及加重,而感染及后续炎性产物又进一步引起黏液高分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增加疾病的住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TH 细胞在超敏反应性疾病所致迟发生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IFN-γ是 TH1细胞的主要效应因子 ,其局部浓度的改变直接影响炎症反应的程度。研究发现 ,传统免疫治疗即是通过提高致敏局部 IFN- γ分泌而获得成功。在现代免疫治疗中 ,人们亦已尝试直接应用 IFN- γ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为使 IFN-γ在局部持久而稳定的表达 ,有人用质粒运载IFN- γ基因至炎症局部 ,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满意结果。 IFN- γ应用于临床的实用性、安全性有待更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