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针刀配合膝关节间断主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强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民  曹恒君  邵高海 《中国骨伤》2003,16(12):752-753
膝关节强直是膝关节及关节周围创伤、关节炎晚期及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伴有髌骨活动度严重减少甚至消失.病理多为髌上囊及两侧沟的广泛粘连,部分患者伴有关节外结构的挛缩.物理治疗几乎无效、开放性手术切开松解及关节镜下松解创伤大,出血多,存在再粘连的可能性,手术并发症多,一次手术失败,没有再次松解的机会.我院自1997年8月-2002年3月,应用针刀闭合松解加关节间断主动活动治疗严重膝关节粘连5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内外固定相结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从 1997年至今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1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19~ 5 2岁 ;病程 2h~1周。闭合骨折 14例 ,开放骨折 4例。按Melone桡骨远端骨折分型 :Ⅲ型 (干骺端粉碎骨折、桡骨干蝶形骨折 ) 4例 ,Ⅳ型(关节面劈裂伴旋转 ) 5例 ,Ⅴ型 (暴裂骨折 ) 9例。2 手术方法2 1 手术指征 ①Melone骨折Ⅲ、Ⅳ、Ⅴ型 ;②开放性骨折。2 2 手术方法 在臂丛麻醉下常规消毒铺巾 ,开放骨折严格清创。首先在第 2掌骨中间和基底部穿 2枚外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聚D,L-乳酸(PDLLA)三维多孔支架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类材料的可行性,为进一步进行体内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将分离、获取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0,3,6,9,12周组),分别用含体积分数20%降解液(0,3,6,9,12周时的PDLLA降解液)的细胞培养液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以不含有降解液的细胞培养液或者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液培养组为对照组,即0周组),从BMSCs的毒性、活力、成骨分化能力等方面定量评估PDLLA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将分离、获取的第3代BMSCs种植于PDLLA支架材料上,定期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从不同时相点细胞在PDLLA材料表面的生长情况定性评估PDLLA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结果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未发现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各组均未发现对细胞的活力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t3=-0.441,P=0.671;t6=1.596,P=0.154;t9=-0.492,P=0.636;t12=-1.135,P=0.283);各组细胞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结果均表现为阳性,ALP活性定量检测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定量检测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结果显示,BMSCs在PDLLA三维多孔支架材料上呈现较好的贴壁生长.结论 PDLLA支架材料对BMSCs具有较好的体外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骨组织工程支架类材料进行后续的体内试验.  相似文献   
4.
赵波  邵高海  余雨  周永发  钟斌  何超 《中国骨伤》2008,21(5):391-392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经皮穿刺激光加臭氧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21~66岁,平均43.5岁;病程6个月以上。所有病例均在X线电视导向下联合应用经皮穿刺激光髓核消融加臭氧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术后1周时优8例,良28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75%;3个月时优17例,良2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3.3%;6个月时优20例,良2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5%;12个月时优21例,良2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9.6%。结论:联合应用经皮穿刺激光加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后正中入路、Wiltse手术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3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23例行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后正中入路组),14例行Wiltse入路TLIF手术(Wiltse入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融合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5.7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X线片显示滑脱复位无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器械无松动或断裂.术后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融合率为86%,后正中入路组融合率为87%.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7.8±25.6)min、(128.5±38.7)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3.5±16.4)ml、(284.4±27.6)ml(P<0.05).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治疗后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正中入路、Wiltse入路T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Wiltse入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后路钛缆提拉复位结合U形棒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新鲜AndersonD'AlonzoⅡ、Ⅲ型齿状突骨折采用经后路钛缆提拉复位结合U形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18例患者于术后3~6个月骨折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85.7%;3例骨折未愈合于术后6个月二期行经后路寰枢关节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出现胸腰椎压缩骨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日渐成熟,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对部分椎体压缩严重,椎体高度丢失超过2/3以上的病例,该术式存在穿刺困难、难以有效改善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等问题.本文对24例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严重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术前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8.
余雨  李波  邵高海 《四川医学》2008,29(12):1641-1643
目的探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肋骨植骨治疗多发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4月对39例多发胸椎结核患者,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6周,侧前路彻底清除病灶,适当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5—2年。结果39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症状完全缓解24例,治愈率61.53%;部分改善11例,好转率28.21%,合计恢复率为89.74%。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5.2°,最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2.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8°;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9.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及内固定不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波及关节的骨折 ,术中修复关节面平整对预后意义重大。而内固定对支撑关节面维持关节面平整非常重要。自 1998年 7月~ 2 0 0 3年 12月 ,我们对 2 1例胫骨平台骨折第一次手术治疗复位及内固定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5例 ,女 6例 ,其中包括外院手术后来我院复查的 2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年龄 2 0~72岁 ,平均 4 4岁。按照Schatzker分型[1] :Ⅱ型 4例 ,Ⅲ型4例 ,Ⅳ型 3例 ,Ⅴ型 3例 ,Ⅵ型 7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 4例 ,半月板损伤 3例。1 2 分析方法 对外院手术的 2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坚强内固定和良好融合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目前还未见临床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对邻近节段退变影响的相关报道。 目的:回顾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后对固定融合邻近上下节段退变的影响。 方法:2006-03/2009-12对收治的部分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失稳及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22例,进行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中不显露对侧。在固定融合后3,6,12,20个月及取出内固定钉棒后3,6个月,随访X射线片及MRI。针对X射线片运用角平分线法测量固定融合邻近上位椎间隙高度变化,MRI测量椎间盘髓核退变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患者椎管狭窄症状及神经根性症状消失,并且在随访期间内没有新的临床症状出现。固定融合前、固定融合后3,6,12,20个月邻近节段上位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420±0.035 4),(7.426 6±0.036 9),(7.453 3±0.036 9),(7.516 6±0.036 9),(7.430 8±0.036 9) mm,结果表明,腰椎单侧固定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变化(P > 0.05)。MRI测量结果显示,固定融合邻近上位椎间盘髓核信号在T2加权像无明显退变。提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能有效预防固定融合邻近上下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