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形成的病机复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究其本是正气亏虚,导致邪气—癌毒的形成。根据肝脏本身的生理特性、肝与脾肾的关系及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气虚阴亏是其主要病机。其中脾气虚是基本前提,肝血虚是根本原因,肾阴虚是重要因素。已形成的癌毒自身生长需要能量,消耗人体的气血。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消融术等耗气伤阴。平时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合理,不仅为肝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且又消耗人体的正气。如高能量食物的堆积化热伤阴,缺乏运动造成气血流通缓慢,人体产生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堆积体内,形成毒物;熬夜耗伤人体肝胆之气和肾中精血。本文就气虚阴亏为原发性肝癌主要病机这一观点进行文献及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药治疗脑性瘫痪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类文章,对内服、外用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和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205篇,涉及方剂206首,用法分为内服、外用2种.内服中药79首,四君子汤出现频次最多,147味中药纳入统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当归、黄芪、茯苓、益智仁、川芎.外用中药方剂126首,108味中药纳入统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伸筋草、透骨草、当归、红花、牛膝.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为24.5%,外用中药中祛风湿药所占比例最大,为21.3%.内服及外用中药均以药性为温性者最多,分别占42.9%和46.3%.内服中药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是甘味、辛味、苦味,外用中药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是辛味、苦味、甘味.内服和外用中药均以归肝经、肾经、脾经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高频内服中药得出10对高频药物组合,高频外用中药得出10对高频药物组合.高频内服中药和外用中药均可形成3个聚类方.结论 使用中药治疗脑性瘫痪时,内服中药多用补虚、祛风湿、解表类药物,外用中药则以祛风湿、补虚及活血化瘀药为主.高频中药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医体质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是由慢乙肝发展而来,其病因复杂,病情善变,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本文从中医体质学说角度探讨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为临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虚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肿瘤特征及淋巴细胞计数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治疗的PLC患者148例,分为阴虚型PLC组(n=52)和非阴虚型PLC组(n=96)。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肿瘤学指标[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病毒学指标(HBs Ag),肿瘤大体分型(结节型、块状型、巨块型、弥漫型),影像学特征(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生化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ALT、AST、TBil、GGT、AL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淋巴细胞计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的HBs 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8,P=0.017)。与非阴虚型PLC组相比,阴虚型PLC患者的CEA和CA19-9水平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200、-2.194,P值均0.05),MELD评分、TBil、PT升高(t=2.2、U=-2.0、U=-2.0,P值均0.05),PLT和PTA降低(U=-3.1、t=-2.5,P值均0.05),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降低(t=-2.7、U=-2.6、t=-2.2、U=-2.9,P值均0.05)。阴虚型PLC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PLT、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0.295,P值均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PLT、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464,P值均0.05),与MELD评分、TBil、P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8、-0.378、-0.520,P值均0.05)。结论阴虚型PLC患者较其他证型肝癌患者肝脏合成功能更差、胆汁淤积更明显、免疫功能更为低下,且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凝血功能越差;CD8+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凝血功能和肝脏储备功能均差。  相似文献   
5.
少见1例布鲁氏杆菌性骶髂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2岁。因右髋、下腰部疼痛、乏力加重1周来院。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及右髋部疼痛,经行腰椎CT、骨盆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B超肝肿大,化验肝功能异常,按“肝炎”治疗效果不佳。后去外院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但髋部疼痛未减。查体:痛苦面容,脊柱外观正常,腰骶部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右侧50^。,左侧90^。,右臀部外上侧压痛明显。诊断:右侧骶髂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入世后 ,医疗向国外开放的情况下 ,中国传统的卫生道德、法制必然会作出某些新的调整以与之适应。发达国家的医疗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前车之鉴 ,整合观念 ,强化预防管理 ,将对卫生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稳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1 医学目的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冲突医学一直以“治病救人”、“防病治病”、“保健延寿” ,实行人道主义为目的。根据 1948年WHO对健康的定义及现代“生命质量”、“健商”等概念的提出 ,当代医学的目的可涵盖以下五点内容 :①是为了广大人群的健康 ,而不只是减少患病人群的痛苦 ;②是为了达到人的生理、心理、…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系统伤残的临床综合征,其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或伴有肢体痉挛的混合型脑瘫的治疗中已有很长的历史。其改善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疗效确切,且极少出现复发现象。术后脑瘫患者结合康复治疗后,其肌力较前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在术后即可出现明显改善,且中长期随访未见反弹,患者整体步态得到长期明显改善。笔者认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改善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但必须遵循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及时有效康复治疗的原则,才能使其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缺血缺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认知和运动功能发育障碍。缺血缺氧可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进而导致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引发神经炎症反应;通过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可抑制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改善神经系统炎性损伤。当前缺血缺氧脑病的治疗方法有限,因此研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机制对于缺血缺氧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缺氧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癌症所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递增。目前,已知癌症的发生发展被归因为多种免疫逃避,包括细胞表面MHC-I分子的下调,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如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T细胞共刺激的缺乏,从而导致宿主免疫抑制。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肿瘤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诱导凋亡是肿瘤免疫逃避的主要机制。已知T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提供的第一信号和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