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七总皂苷是中药三七的主要成分,广泛应用于基础实验研究。近年来关于三七总皂苷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的相关研究尤为突出,从促骨形成分子通路,如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Wnt/β-Catenin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到抑制骨吸收分子通路OPG/RANKL/RAN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α信号通路和类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从不同的层面论证,三七总皂苷可通过不同的分子蛋白通路及对促骨相关细胞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虽然三七总皂苷广泛应用于基础实验研究,但是其作用机理仍有待探索,不同通路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阐明。另外,三七总皂苷成分种类繁多,其中以人参皂苷(Rb1、Rg1),三七皂苷R1(NGR1)的作用最为突出,但是并不能完全代替三七总皂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其相关成分,以便更精准地找到促进骨折愈合不同靶点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骨碎补总黄酮:是由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真核生物中,是皮肤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分子信号,调控毛囊的生长发育和毛囊干细胞的迁移分化。β-catenin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是Wnt信号通路激活的一种重要的上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能够进入细胞核内传递Wnt信号,进一步激活靶基因开始转录,启动细胞增殖周期。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究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MC3T3-E1细胞与纳米骨材料共培养,选取100 mg/L和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进行药物干预,以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为阳性对照组。分组如下:①正常组;②DKK1组:Wnt通路抑制剂DKK1      (0.1 mg/L)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③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④DKK1+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⑤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⑥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⑦DKK1+纳米骨+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⑧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在干预24,48 h后收获细胞,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Wnt/β-catenin通路中Wnt与LRP结合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LRP5、Gsk-3β、Cyclin D1、RUNX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显示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棕黄色染色较明显,表明Wnt与LRP结合较其他组更好;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β-catenin、LRP5、RUNX2的表达,下调GSK-3β的表达,说明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经典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且骨碎补总黄酮诱导的基因活化呈剂量依赖性。 ORCID: 0000-0002-2031-8644(李晋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术式(Hybrid术式)的可行性及节段选择标准。方法采用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58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定;术后进行Odom标准评定;随访观察椎间盘假体稳定性、假体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位移情况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术中不良事件,手术时间60~125(88.3±10.5)min;术中出血量10~60(30.3±12.1)ml。58例均获随访,时间6~48(22.2±8.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5~10(8.6±1.2)分增至12~17(14.1±1.5)分(P0.01);NDI评分由术前34~42(40.5±2.6)分降至13~20(16.8±3.3)分(P0.01)。Odom评定:优36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93.1%。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6°~21°(18.2°±5.6°),与术前17°~23°(19.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整体活动度为26°~41°(33.8°±10.3°),与术前33°~52°(40.3°±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e植骨全部融合,无cage松动和沉陷。结论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为三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选择,兼顾了颈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初、中期随访疗效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贾育松  张若鹏 《临床荟萃》2010,25(9):747-749,753
目的通过测量兰州市区1865例次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回族BMD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比较研究汉族、回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X线骨密度仪(prodigy DPX—NT型美国GE—Luner公司)测定兰州市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回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和股骨BMD,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BMD均值、标准差。结果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腰2-4椎体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基本在30~35岁左右达到骨峰值,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股骨颈骨峰值在25~30岁年龄组,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大转子骨峰值在20~25岁年龄组,汉族、回族男性及女性的Ward三角区骨峰值在25~30岁年龄组,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兰州市区汉族、回族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和比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炎术后下肢持续被动运动(CPM)的应用。方法Ⅱ~Ⅲ期老年性膝关节性膝关节炎(OA)40例,随机分为术后使用下肢CPM(20例)和术后关节腔内注入布比卡因(20例)两组,采用Ventafridda的整合评分法(IS)观察术后第1、3、5、7天止痛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5、7天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术后使用下肢CPM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6.
7.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1975年日本Hijkata首次正式报告经皮电动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ilpercataneousLunbarDiscertomy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先后进行APLD探索。该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限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小、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相对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与青睐,1998年7月以来,我院采用山东济南龙冠公司生产的电动经皮椎间盘切吸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临床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70岁以上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及其术后康复过程。方法70~99岁转子间骨折患者23例,平均83.6岁,均采用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50~65min,平均55min。21例患者均于术后1周在协助下练习不受限制地负重行走,并较顺利地恢复伤前功能水平。无卧床并发症及全髋关节置换特异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办法,术后康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人工关节在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中的治疗地位有待认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相邻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2006年1月~ 2009年2月在本院行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颈椎病患者19例.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6、12、24、36个月进行JOA评分、NDI评分及颈痛VAS评分,评估手术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6、12、24、36个月通过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定置换节段、上下相邻节段和C2-7颈椎活动度;术后12、24、36个月,通过X线椎间盘退变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相邻节段退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各随访点JOA评分、NDI评分、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各随访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后各随访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上下相邻节段活动度与术前相比略减小,C2-7活动度较术前略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手术未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不仅保留了颈椎的运动学特性,防止置换节段与相邻节段退变,而且术后近中期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