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8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古代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木通及通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涉及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唐代之前历代本草中仅有"通草"之名,唐代出现"木通"别名,其药材基原均为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宋代木通、通草名实发生混淆,民间多以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 Koch.作通草用,而将前代本草中的通草唤作"木通",来源为木通科、毛茛科等植物。元代正式将木通与通草分称。明代木通药材主流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通草来源则为五加科通脱木,陈嘉谟、李时珍等曾试图对两者名实进行纠正。清代本草中木通、通草分类逐渐清晰,木通基原多为毛茛科植物,木通科木通的使用逐渐减少。近代出现关木通、川木通、小通草等药材,而关木通自马兜铃事件后被禁用。自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起收载木通、川木通2类,而通草亦分成通草与小通草2类。据记载,木通药材古代以江淮为道地产区,现代以江西、湖北资丘产者为最,农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切粗片或剉细用,品质以色黄白而细者为佳。通草产地记载多为江南地区,秋季采茎,取出髓部,切片。  相似文献   
2.
莪术、郁金、姜黄、片姜黄4种药材功效相近,基原有交叉,药材名与植物名又有所重叠,因此关系比较混乱。现从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对以上4味药材进行本草考证,为含这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姜黄、郁金、莪术均从唐代开始入药,唐宋时期同时以原植物性状和药材颜色两种标准划分姜黄属药材,以致明末以前一直以Curcuma longa的根茎为郁金,C.wenyujin或C.aromatica的根茎夹杂老姜Zingiber officinale为药材姜黄,药材莪术主流基原则为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的根茎。明清两代转用药材产地及性状来鉴别药材,又因战乱等因素导致交通不便,姜黄和郁金的基原及药用部位发生改变。药材郁金自清起基原转为蓬莪术C.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和姜黄C.longa的块根。药材姜黄清代以后基原转为姜黄C.longa根茎。片姜黄或称片子姜黄,始载于《本草纲目》,基原为温郁金C.wenyujin等的根茎纵切片。药材郁金历代以川产为道地,清代扩大药源更改后逐步发展成川、广(桂)、温三大道地产区;姜黄主生江南,广南诸州及西番亦有,清代基原改变后,也以川产为佳;莪术在两广、江南、蜀川均有分布,历代温州为主流,后发展成著名的道地药材温莪术。经考证得知,民国以前本草郁金、姜黄两味药材未提及过需要蒸煮至透心,仅药材莪术需蒸熟使呈色黑而入血分。但解放后的著作及文献却明确指出3种姜黄属药材均需蒸煮,可能是为了便于干燥,以及经过高温蒸煮后不易蛀虫出发,然与古代有所出入。四味药材多生用,郁金、莪术可醋制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升麻为临床常用药材,然历代所用品种复杂、屡有变迁,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正本清源,为含有升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及著作,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升麻类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地、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系统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古代药用升麻的来源主要为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次为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 Maxim.、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及其他非正品植物,建议在开发升麻类药材经典名方时优先采用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为主要药用基原。然目前升麻野生资源较少,尚未实现人工栽培,需尽快开展升麻的人工驯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找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资料,并结合现代文献对天冬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炮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本草考证,为经典名方中天冬的应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天冬历代的主流基原清晰,即为《中国植物志》收载的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历代产地记载较多,从最早记载的山东泰山一带逐步扩展到长江流域。近代则推崇西南地区所产,呈现由东向西南迁移的趋势。古代天冬药材产地加工时多强调去心,原因可能为食用方便,近代以来已不再去心。因此,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时天冬药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5.
安息香为安息香科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 Craib ex Hart.的干燥树脂,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脂酸类和三萜类物质,及少数木脂素类物质,其中香脂酸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安息香主要药理活性有抗炎解热、抗肿瘤、血脑屏障保护等。本文对安息香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从多角度分析预测了安息香可能的质量标志物,为安息香药材的质量控制、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附子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考证,为包含附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附子药材主流基原为毛茛科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药用部位为其子根,以四川绵阳为道地产区;宋代起开始大规模种植,清代陕西成为另一产区,但品质不及四川。附子炮制历史变迁复杂,由火制转变为水火共制,其辅料也经历了"简单-复杂-简单"的演变过程。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附子药材以乌头A.carmichaeli子根为来源,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黑顺片"炮制品的加工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初以甘肃、陕西所产为最优,唐宋时期扩展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地;明清时期核心产区移至内蒙,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大主产区。历代甘草的主要炮制方法为炙法,唐代之前未提及辅料,唐代出现蜜作为辅料的相关记载,宋代出现蜜炙法,明清时期蜜炙的相关记载进一步增多,并延续至今,形成"炙甘草"的炮制规范。故建议包含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原方标注为"炙"的,唐代之前可按清炒法进行炮制;唐代及以后处方中标注为"炙"的甘草药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的规定进行炮制;标注为"生"或未标注者,当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对淡豆豉的历史演变、古今发酵工艺对比和关键环节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总结了淡豆豉的品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淡豆豉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经分析后发现,在淡豆豉的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种、杂菌、温度和湿度等均为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后酵”过程的条件控制更是被历代本草重点关注。此外,古代认可的“香美之豉”是以霉菌为优势菌发酵而成,发酵霉菌的选育和使用应是解决淡豆豉品质问题的要点。因此,基于历代本草所载 “香”和“美”的评价指标深入研究和优化菌种、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对提高淡豆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走访调查,探讨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过程与产地变迁情况,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历史和当前主流产地,并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产地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瓜拉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文献对瓜拉纳中所含的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粗纤维等大分子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对瓜拉纳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定性分析,采用ACQUITY UPLC-HSS-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2%~10%B;5~6 min,10%~20%B;6~9 min,20%~30%B;9~9.5 min,30%~35%B;9.5~10.5 min,35%~45%B;10.5~13 min,45%~55%B;13~15 min,55%~80%B;15~19 min,80%~98%B;19~20 min,98%B;20~20.3 min,98%~2%B;20.3~23 min,2%B),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扫描范围m/z 50~1 500,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和对照品比对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瓜拉纳中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及粗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63±0.03)%,(2.73±0.09)%,(3.23±0.12)%,(8.89±0.59)%。通过UPLC-Q-TOF-MS分析从瓜拉纳中共鉴定出42个成分,包括3个甲基黄嘌呤类成分,2个核苷类成分,1个氨基酸类成分,3个有机酸,33个黄酮类成分,其中3个化合物(L-色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大豆苷元)是从瓜拉纳中首次发现。结论 瓜拉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作为功能食品来开发具有良好潜力。UPLC-Q-TOF-MS技术为鉴别瓜拉纳药材中化学成分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甲基黄嘌呤类、原花青素类成分,可为瓜拉纳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