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采用锁钉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陈旧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10月—2008年12月间,应用该方法治疗18例下肢长骨陈旧性粉碎性骨折。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8~65岁。从受伤到接受手术时间为6周~10个月,平均17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40个月,平均16个月。参考Johner和Wruhs标准,平均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77.8%。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2例伤口愈合不良,1例伤口感染。结论:锁钉板是治疗下肢长骨陈旧性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无创颅内压监护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ICP)监护在颅脑外伤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无刨ICP监测技术对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对ICP〉3.20kPa、持续2小时以上患者,及时复查头颅CT并加强降颅压措施或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同时评价无创ICP监护在术后治疗中的作用及评价患者预后。结果ICP〈2.0kPa的患者7例,预后良好6例,死亡1例;2.0kPa〈ICP〈2.70kPa的患者18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差5例,其中死亡2例;2.70kPa〈ICP〈5.30kPa的患者25例,预后良好14例,预后差11例,其中死亡5例;ICP〉5.30kPa的患者10例,预后差1例,死亡9例。4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有显著差异(P〈0.05)。预后良好者平均颅内压(2.23±0.39)kPa,预后差者平均颅内压为(3.89±0.57)kPa,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CP的高低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ICP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无创ICP监护可以简单、无创、较准确地反映颅内压,对判断患者的伤情、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7月,应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系统治疗3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2.5个月),腕关节功能根据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10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使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个体化的康复指导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颈椎前路钉板系统(Orion、Codman、Window)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模型中的生物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颈椎相应节段的活动范围(ROM),制成模型,依次测试Orion、Codman、Window固定后颈椎相应节段的ROM。结果:3种钢板固定后在前屈、后伸、旋转时的ROM均比正常小,其中前屈时3种钢板与正常颈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伸时Codman、Window与正常颈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rion与正常颈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旋转侧屈时3种钢板与正常颈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种钢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支持3种钢板在颈椎在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加减压或不加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析 2 5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近期随访的 X线片及术前、近期复查的 CT。计算出椎体被压缩及椎管狭窄改善的程度。结果手术前后平均比较 :椎体前缘高度由 4 4 .3%恢复到 90 .6 % ,后缘高度由 6 3.1%恢复到 94 .7% ,椎管狭窄程度由 36 .6 %恢复到 6 .3% ,Cobb氏角由2 6 .9°降到 6 .6°。脊髓神经功能按 AISA分类 ,完全性脊髓损伤 7例中 2例提高 2~ 3级 ,5例无变化。不完全脊髓损伤11例中有 1~ 2级的进步。用 Tenor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6.
两种动力性颈椎前路钢板对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Codman和Window两种动力性颈椎前路钢板对颈椎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模型稳定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例小牛颈椎标本随机分成两组。用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正常颈椎C4.5节段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时的三维运动范围(ROM),然后切除C4/5椎间盘,制成损伤模型,测定植骨加钢板,植骨块缩短1mm加钢板固定后C4/5节段的ROM,植骨块的长度根据测量椎间隙的高度而定。结果:Codman和Window两种钢板加植骨时的ROM在屈/伸、侧屈、旋转时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屈/伸时的ROM与正常标本相比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侧屈时、旋转时与正常标本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植骨缩短后,两种钢板的ROM均不同程度的变大。其中Codman组在屈/伸、侧屈、旋转时与正常标本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Window组在屈/伸时与比正常标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侧屈、旋转时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dman钢板在植骨与植骨块缩短后均能对颈椎提供有效的稳定性,Window钢板在植骨时能提供有效的稳定性,但在植骨缩短后不能对颈椎提供有效的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Gamma3TM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组)治疗35例,行Gamma3TM钉治疗(Gamma3TM组)3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结果:LCP组平均手术时间97.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16.6 ml,Gamma3TM组平均手术时间4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1.2 ml。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折类型与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相关(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Gamma3TM钉创伤相对较小,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Orion为代表的静力性钢板有较高植骨不融合率;Window钢板属动力性钢板,理论上有减少应力遮挡的作用,促进植骨融合。本文通过比较Orion和Window两种颈椎前路钢板生物力学特点对颈椎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模型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5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分组:取新鲜小牛颈椎标本12具,平均年龄1个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Orion组:用Orion钢板固定;Window组:用Window钢板固定;每组6具。②实验方法及评估:用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正常颈椎C4/5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时的运动范围,然后切除C4/5椎间盘,制成模型,测定植骨加钢板,植骨块缩短1mm加钢板固定后颈椎相应节段在150N的载荷下的运动范围,植骨块的长度根据测量椎间隙的高度而定。结果:纳入小牛颈椎标本12具,均进入结果分析。Orion和Window钢板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时初始稳定性相似(P>0.05),其中Orion钢板在前屈时与正常颈椎相比稳定性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后伸、侧屈、旋转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Window钢板与正常标本相比,在前屈、后伸时稳定性提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侧屈、旋转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植骨缩短后,两种钢板的稳定性均下降,Orion钢板在前屈时稳定性仍较正常颈椎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后伸、侧屈、旋转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Window钢板在前屈时稳定性比正常颈椎好,差异显著(P<0.05),在后伸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侧屈、旋转时不能达到正常颈椎的稳定性(P<0.05)。结论:Orion钢板在植骨与植骨块缩短后以及Window钢板在植骨后均能提供有效的稳定性,Window钢板在植骨缩短后不能提供有效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静力性、动力性钉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的生物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颈椎C4、5节段的活动范围(ROM) ,而后在C4、5节段制作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Orion、Codman、Window钢板、螺钉固定,分别测定脊柱在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运动时的稳定性并与正常标本比较.[结果]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后,无论采用哪种钢板固定,其术后ROM值除侧屈时稍大外均比正常颈椎要小,在前屈时最为明显(P< 0.05);后伸时Orion固定最接近正常标本(P> 0.05),而Codman、Window与正常标本相比有较大差异(P< 0.05);旋转侧屈时3 种钢板与正常颈椎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3 种钢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颈前路静力性、动力性钉板系统均能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本试验支持动力性钉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管国平  贾丛林  张斌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03-1105
目的探讨数字成型钛板颅骨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行数字成型钛板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结果 148例患者19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钛板外露6例,皮下积液6例,创口感染2例,癫痫3例,继发性出血2例,大多数经积极处理后治愈。结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及出现并发症后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提高数字成型钛板颅骨修补术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