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浙江省三个地区的214份粮食用抗体酶标法进行了杂色曲霉素污染量测定分析,发现杂色曲霉素平均污染量达366.5mg/kg,三个地区中宁波地区粮食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最高,台州地区的最低。小麦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最高,地区间粮食杂色曲霉素污染量差异,主要是小麦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差异引起的。玉米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居中,并且在三个地区中差异不明显。大米的杂色曲霉素污染量最低,在三个地区间差异也不明显。本次测定分析提示必须加强对粮食特别是小麦的杂色曲霉素污染卫生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而粮食易被霉菌及毒素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总产量的2%粮食无法食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霉菌繁殖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还会导致人畜中毒、致癌、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272份食品沙门氏菌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大类重要致病菌 ,极易污染食品、水源及其它物品 ,造成摄食者急性腹泻 ,甚至暴发食物中毒。为了了解我省各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为更好地预防食源性疾病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 0 0 0~ 2 0 0 1年对猪肉、鸭肉、水产品等六类食品2 72份样品进行沙门菌检测的基础上做了耐药性检测 ,并与部分食物中毒分离株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采集 样品分别采自杭州市各大农贸市场、大型奶制品厂及相关食品生产单位 ,包括生肉、熟肉、生奶、乳制品、水产品、冷冻食品共…  相似文献   
4.
一起霉米引起食物中毒的霉菌检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杭县某厂8名厨工食用刚烧好的有异味的米饭,引起中毒,发病率为100%,中毒潜伏期是15~60分钟,中毒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寒颤、头晕和无力。其中一人症状较重送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流行病学分析可确定中毒食品为米饭,最大可能是霉菌毒索性食物中毒。为此本实验室对中毒食品大米进行霉菌检验分析和霉菌产毒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果胶酶产生测定法测定黄曲霉的产果胶酶能力,结合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能力,综合评价它们的产毒性。实验发现黄曲霉菌株的果胶酶产生能力大小不等。作者认为用实验室条件下的产毒能力和果胶酶产生能力二项指标检验菌株的实际产毒能力比单—用前者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6-12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5例,均采用超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溃疡修复,平均年龄52.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8.1个月。结合超声多普勒检查和清创肉眼观察,在溃疡周围选择充盈良好、口径在0.8 mm以内的穿支动脉或小动脉作为皮瓣受体血管,行穿支皮瓣吻合。术后采用皮瓣存活率和保肢率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随访期内,30例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存活率85.7%。5例出现皮瓣局部坏死,其中2例经清创和植皮后溃疡二期愈合,剩余3例溃疡不愈合甚至进一步扩大,予以截肢,保肢率为91.4%。术后SAS、SD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BI指数较术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经典皮瓣手术,利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修复重建是安全有效的,且供区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该技术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受体血管。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对5例拇指外伤患者采用(足母)甲皮瓣再造拇指,同时对供区创面采用跗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肠球菌和大肠菌群一样,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肠道,食品中检出肠球菌,可说明该食品中受到粪便污染。由于该菌耐热所以一旦食品受到肠球菌污染后,在某些加工过程不能彻底杀灭,那些营养丰富的食品即可成为该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现已列入食物中毒病原菌中。笔者为了解本省食品中肠球菌的污染状况,特从不同食品中分离肠球菌,并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1)检材:食品生产企业直接送检的肉类制品,营养米粉,奶及奶制品。蛇、鳖、蚁胶囊类,冻水产,速冻方便餐,冰雪糕类,糖果,水解蛋白粉类,瓶装水等10个种类36…  相似文献   
10.
肠球菌是人类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以前一般都认为该属菌对人类无害 ,但近年研究已证实它可引起多种感染 ,属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该菌属的某些生化型也可引起食物中毒〔5〕。由于肠球菌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 ,即使在冷冻、干燥、加热食品、环境水中大肠菌群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