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摘要中包含"表观遗传"或"miRNA"或"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并含"证"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3月12日。采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分析;Notexpress导入文献题录并提取信息,再利用EXCEL 2016进行描述分析,包括各年份发表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发表期刊、表观遗传机制内容、所涉及证候、证素及疾病名称、研究方法。结果:证候的表观遗传研究从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近3年发文量达到高峰;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是王阶、苏式兵团队;发文量较多的核心机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华中医药杂志;涉及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是miRNA、DNA甲基化;研究最多的证候是血瘀证;涉及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和肿瘤;研究方法以临床试验为主。结论: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证候本质研究虽然是热点问题,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尚无法作为精确判断证候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共病是老年人群较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总结梳理老年人群共病领域研究现状,分析探讨相应策略对于老年共病人群的临床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共病管理研究实践、共病诊疗模式、共病用药策略、共病医护团队及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同时提出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共病管理研究方案、推广应用老年共病评估工具、开展共病共有病因及机制研究、制订共病管理规范性指南/共识、借鉴中医学"以证统病""整体观念"思想、融合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开展共病早期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应对策略,综合展望共病领域后期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饮品摄入对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共筛查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10个社区中老年人1 642例,问卷内容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饮品饮用习惯(奶制品、豆浆、红茶、绿茶、咖啡及碳酸饮料)等。结合骨密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骨量正常与骨质疏松人群的一般特征、饮品摄入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被调查人群骨量疏松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1 540例符合研究方案,其中骨质疏松人群521例,骨量正常人群305例,男性208例,女性618例,平均年龄为(63.0±7.2)岁。两类人群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否绝经、绝经年限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骨质疏松人群经常饮用红茶与绿茶的比例低于骨量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人群中经常饮用奶制品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β=?0.44,OR=0.64,P=0.017),女性人群中经常饮用咖啡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β=?1.46,OR=0.23,P=0.032)。结论 北京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除受到性别、年龄、 体质指数、绝经年限等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居民饮品摄入习惯密切相关,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混合方法研究(MMR)作为第三种研究范式,是指将定量和定性研究混合或结合到一个单一的研究中。近年来,MMR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与单独使用定性或定量研究相比,MMR可以用来说明某一特定现象的不同方面或从不同的角度阐明问题,获得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而MMR系统综述(MMSR)也被研究者青睐,因为通过MMSR可以综合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大量信息,并产生指导决策的证据。严格评价工具使MMSR研究人员能够评估所纳入原始研究的可信度和相关性。混合方法评价工具(MMAT)为MMSR严格评价阶段的一种工具,可以对定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研究、定量描述研究和MMR 5类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针对每个纳入的研究,在回答两个筛选问题后,选择适当的研究类别进行评估,然后依照所选类别的标准进行评分。本文全面介绍新版MMAT,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MMR和MMSR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蒲地蓝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中的蒲地蓝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资料提取,再使用RevMan 5.3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对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71篇文献,最终纳入63篇文献,选取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3个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用蒲地蓝口服液或者联合西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但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用利巴韦林。结论:蒲地蓝口服液或者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具有较大异质性,其结果不能作为临床参考证据,还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去获取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样本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脑梗死患者使用碟脉灵苦碟子注射液的真实世界用药情况。采用主动监测方式,碟脉灵苦碟子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获得7 189例脑梗死患者使用碟脉灵的用药信息。从用药人群基本人口学特征、碟脉灵注射液用药及其联合用药分析等三大方面对该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具体的统计描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发现该研究所选取的脑梗死人群分布以中医医院为主,医院级别以三级居多,医院所在地域分布以华北地区为多;对于用药相关指标如单次滴速、配液放置时间、注射持续时间、注射室温均无说明书指导;另外发现有非静脉滴注、14 d疗程用药、使用非指定溶媒以及40 m L和10 m L单次剂量等不符合说明书用药情况。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排在靠前的几种药物除了依拉达奉注射液属于指南推荐用药外,其他几种药物的使用均缺乏现有证据支持。另外,同时使用碟脉灵+阿司匹林+前列地尔的情况最为多见,而非目前临床研究所推崇的"双抗"治疗。该研究通过大样本的数据分析,获得有关碟脉灵真实世界的用药情况,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基本的参考信息。但该研究并没有关注疗效评价,因此不能说明用药疗效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防护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于2010—2012年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的182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调查信息构建数据库,基于SPSS 23.0软件进行频数、差异性及多元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因素对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不同维度得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对躯体功能(P=0.015)、精力(P=0.007)、精神健康(P=0.017)、社会功能(P=0.020)维度得分有影响;年龄对生理机能(P=0.013)、躯体功能(P=0.02)、情感职能(P=0.007)维度得分有影响;教育程度对生理机能(P<0.001)、精力(P=0.019)、情感职能(P<0.001)、社会功能(P<0.001)维度得分有影响;饮食偏辣对生理机能(P=0.01)及总体健康(P=0.01)维度得分有影响;运动频率对生理机能(P=0.004)、躯体功能(P=0.039)、情感职能(P=0.006)、精神健康(P=0.001)及社会功能(P=0.005)维度得分有影响;是否服用中药对总体健康(P=0.048)维度得分有影响.不同因素对SF-36量表总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7)、年龄(P=0.006)、教育程度(P<0.001)、饮食偏咸(P=0.036)及运动频率(P=0.006)会影响总分的高低;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与总分呈正相关(P=0.003,r=7.368).结论 性别、年龄、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教育程度、合并症等会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 维生素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骨折、跌倒和肌无力等相关。此外,其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关联性也逐渐被关注。 目的 探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该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和丰台区开展的BEYOND研究数据库,纳入≥60岁的1 066例老年人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资料,包括人口和社会经济学特征、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左右手握力、坐立试验、随访2年的跌倒史和骨折史。依据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并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受试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1 066例受试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729例(68.39%),维生素D不足组291例(27.30%),维生素D充足组46例(4.32%)。三组受试者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ST)、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左髋整体T值、右髋整体T值、左手握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疼痛不适维度和EQ-5D效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维生素D充足组EQ-5D效用值均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水平是老年人EQ-5D效用值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别为68.39%和27.30%,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握力与EQ-5D总效用值相关。尽早筛查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并及时补充足够摄入量对维持并提高该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主要集中于抑制骨吸收,但其局限性已显现。近年文献报道,血管生成与OP关系密切,而且发现血管生成与骨代谢间存在特定的“耦合”关系。血管生成,尤其是H型血管,可能通过影响骨形成、骨吸收及骨重塑进程的方式,在OP发生、发展及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重点梳理血管生成与骨代谢和0P之间的关系,可更全面、系统地认识OP,为其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