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248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25篇
  2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接触低浓度苯乙烯对线粒体DNA含量和微核率的影响,以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
  方法  招募上海某塑料生产企业接触苯乙烯的男性工人127名为研究对象,检测工作车间空气中苯乙烯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乙烯的尿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肌酐进行校正;按照尿中苯乙醇酸水平,将≤ 0.000 9 mg/g(以肌酐校正)者纳入低接触组,> 0.000 9~0.001 4 mg/g(以肌酐校正)者纳入中接触组,> 0.001 4 mg/g(以肌酐校正)者则纳入高接触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工人外周血的线粒体DNA含量,通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
  结果  工作场所定点采样显示环境空气中苯乙烯浓度低于1.2 mg/m3,尿中苯乙醇酸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0.001 1(0.000 8,0.001 8)mg/g(以肌酐校正)。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接触组相比,中接触组工人的mtDNAcn(自然对数转换后)升高0.271(P=0.042);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每升高1个单位,mtDNAcn(自然对数转换后)降低0.227(P < 0.01)。泊松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微核率升高至原来的1.043倍(P < 0.001);尿中苯乙醇酸水平并非微核率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即使是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苯乙烯接触亦可引起线粒体DNA拷贝数水平的改变,但未引起微核率的遗传毒性指标的改变,提示低浓度的苯乙烯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引起早期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支持式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0人,根据患者需要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常规按照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卵圆孔,进入卵圆孔后,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B组(导板组),采用3D导板,给患者戴上导板固定后,完成穿刺,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分析2组的术前疼痛评分(VAS)术后即刻及术后1月疼痛消失的有效率,手术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穿刺的偏移程度.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在术后即刻有效率、术后1月随访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穿刺次数、穿刺偏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与牙齿紧密贴合率100%.结论:3D打印导板应用于穿刺卵圆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患者创伤,减少X线辐射,减少穿刺偏移,术后疗效肯定,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软组织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0.5%[1-3].5%~10%的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病变,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胃肠道、头颈部、女性生殖器区域等[3].乳腺GCT较少见,通常是良性肿瘤,但约2%的患者伴有肿瘤浸润和转移等恶性特征[4],在临床和影像学上与乳腺癌或纤维腺瘤难以鉴别.本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1例乳腺GC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乳腺GC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中的主要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1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病例,总结分析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根据分化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分化综合征组和非分化综合征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化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期。结果:4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与非分化综合征组比较,分化综合征组的维甲酸诱导后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蛋白都高于非分化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WBC)最高值(WBCmax)、血清铁蛋白、LDH和IL-6显著升高是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分化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高危组和低危组累积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过程中可出现出血和分化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维甲酸诱导治疗后的WBC、LDH、血清铁蛋白和 IL-6 等炎症因子过度升高是发生分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师承仲景、研究伤寒、善用经方者,自古至今延绵不衰,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受时代社会变迁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众医家在继承伤寒理论及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伤寒学说创新发展,形成了在学术及临证治疗方面拥有独特见解的伤寒流派。本文将时空与地理环境有机结合的历史地理学方法引入到流派的研究中,从伤寒医家所在地如岭南、绍兴、新安、吴门、齐鲁、日本等地来揭示其在晋、唐、宋、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伤寒流派的时空特征及历史价值,探讨地域性伤寒论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构建不同时空及地域背景下各伤寒流派的形成历史、师承脉络、学术思想、临证特点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器为依托,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对甲苯、丙酮、乙酸乙酯和四氯化碳四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性能。
方法 通过单一组分挥发性有机物体系和双组分挥发性有机物体系进行净化率和净化动力学的研究。
结果 在单一组分挥发性有机物体系中,四种物质的净化率在300 min时均达到90%以上,各物质的净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指数方程Ct=C0·e-kt,净化速率呈现出四氯化碳>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的规律。在双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混合体系(丙酮、乙酸乙酯)中,相同条件下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器对任一组分的净化率均低于单一组分,且各组分的净化存在竞争关系,相比于乙酸乙酯,净化器对丙酮的净化显示出更高的速率。
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对几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效果明显,净化速率快,该技术可为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高效净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探究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的差异,为早期筛查与诊断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因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971例病人。其中既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者694例,男388例,平均年龄(53.7±10.3)岁;女306例,平均年龄(58.9±8.5)岁。血压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者277例,男165例,平均年龄(52.8±10.1)岁;女112例,平均年龄(58.8±6.8)岁。选用CCTA中心脏收缩期影像,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4个层面(即主动脉瓣环层面、瓦氏窦层面、窦管交界层面和升主动脉于肺动脉分叉层面)上的管腔内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各个内径测量值的差异。结果血压正常的男性主动脉瓣环短径和长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均高于女性(均P0.05),升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组的升主动脉内径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均P0.05),而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主动脉瓣环长径、短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引起升主动脉的显著扩张。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与目的 胆囊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GB-NEC)极为罕见且预后差,由于GB-NEC病例非常少见,目前少有系统总结其临床特征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扬州大学附属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GB-NEC病例及近20年中文献报道的GB-NEC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收治的3例GB-NEC患者资料,并收集2000年1月—2020年12月间文献报道的121例GB-NEC病例的相关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结局。结果 收治的3例患者均因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免疫组化证实均为GB-NEC(1例意外胆囊癌)。3例均行术后辅助化疗,中短期随访期间2例死亡,1例存活。124例GB-NE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其中女性占62.9%(78/124);72.1%(44/61)为小细胞癌,32.5%(29/84)为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中位生存时间在全组患者中为11个月,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缩短。将49例有完整资料的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HR=1.364,95% CI=1.026~1.860,P=0.049)、TNM分期(II期vs. I期:HR=10.408,95% CI=2.554~42.404,P=0.001;III期vs. I期:HR=13.167,95% CI=3.288~52.732,P<0.001;IV期vs. I期:HR=38.022,95% CI=9.738~148.459,P<0.001)、手术(非根治术vs.未手术:HR=0.122,95% CI=0.022~0.786,P=0.027;根治术vs.未手术:HR=0.088,95% CI=0.019~0.481,P=0.006)、化疗与否(HR=0.517,95% CI=0.305~0.983,P=0.042)是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升高与更晚的临床分期相关(r=0.727,P<0.05)。亚组分析中,术式(胆囊切除术vs.根治术:HR=2.889,95% CI=0.908~9.168,P=0.072)、化疗与否(HR=3.120,95% CI=0.768~12.676,P=0.112)对于I、II期患者的结局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式(胆囊+转移灶切除术vs.根治术:HR=0.675,95% CI=0.113~4.023,P=0.667)和化疗与否(HR=2.109,95% CI=0.808~5.994,P=0.127)对III期患者结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IV期患者行化疗有生存优势(HR=2.785,95% CI=1.376~5.636,P=0.004),主要体现在小细胞癌患者(中位值生存时间:9个月vs. 3个月,P<0.001),而对大细胞癌患者效果不显著(中位值生存时间:5个月vs. 2个月,P=0.247);手术不能改善IV期患者预后(根治术vs.未手术:HR=0.533,95% CI=0.232~1.233,P=0.138;非根治术vs.未手术:HR=0.932,95% CI=0.434~2.000,P=0.856)。结论 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善GB-NEC患者预后的关键。I~III期患者可行手术切除,但胆囊癌根治术是不必要的;晚期小细胞癌患者行化疗可以帮助提高生存率以及手术切除可能。CA125可能作为GB-NEC的预后指标,但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