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强化椎再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以经皮椎体成形术实施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4例(403椎体)做回顾性研究,其中出现骨水泥强化椎再骨折的患者13例(15椎体);其中8例(10锥)患者以保守治疗方法施治;以随访的形式统计患者治疗前、7天后、1个月后、3个月后、1年后的治疗效果(以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结果 PVP术后骨水泥强化椎再骨折发生率为3.6%;全部接受保守治疗的8例(10锥)患者中,没有发生褥疮、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并且,采用保守治疗后,所有患者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治疗前、7天后、1个月后、3个月后的SAS评分与ODI指数相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12个月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发生骨水泥强化椎再骨折的概率较低,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能够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并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15例患者(21椎)出现了椎体再骨折,59例患者未出现椎体再骨折。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症状况、手术状况以及术后恢复状况的诸多因子实施回归分析。结果全部74例接受椎体强化术的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再骨折现象,再骨折比率为20.3%,包括8例相邻椎体骨折患者(53.3%)和7例非相邻椎体骨折患者(46.7%)。4例患者在3个月内出现再骨折现象(26.7%),8例患者在1年内出现再骨折现象(53.3%)。年龄和有无骨折史是出现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有无骨折史是出现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当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拴池  王芳芳 《中国骨伤》2017,30(5):479-480
正患者,男,69岁,主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1年,伴间歇性跛行5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6年11月7日入院。患者1年前左下肢疼痛,以左臀部及大腿外后侧为重,为间断性钝痛,5个月前出现间歇性跛行,4个月核磁检查:L_(4,5)间盘水平左侧黄韧带内见一小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晰,硬膜囊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手术强化椎再骨折因素。 方法 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PVP术后未出现强化椎再骨折患者61例为无骨折组,另把同时期在我院行PVP术后出现强化椎再骨折患者14例为再骨折组。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末次疼痛缓解程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予以分析,并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术后后凸角度是影响PVP术后手术强化椎再骨折的主要因素。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术后后凸角度是影响PVP术后手术强化椎再骨折的显著因素(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折组在术后1d、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低于再骨折组(P<005)。结论 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术后后凸角度是影响PVP术后手术强化椎再骨折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陶晓冰  王拴池  王芳芳  王军 《骨科》2015,6(3):135-139
目的 分析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ar spondylitis,BS)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BS患者31例,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行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凝集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并行X线、MRI检查.所有患者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联合药物治疗,其中保守药物治疗27例,联合手术治疗4例(其中1例为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采取腰椎后路植骨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后复查以上检查指标,并评判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无临床复发,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保守治疗患者于标准抗菌治疗后2~7 d内腰痛症状缓解.结论 通过标准抗菌治疗及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BS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俗称赫氏钉)钢丝环扎加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空心螺钉钢丝环扎加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对23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23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优19例,良3例,可1例,无差级病例。优良率95.65%。结论空心螺钉钢丝环扎加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适应证广泛,固定牢固,可早期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崩症并发氟骨症的机制及氟骨症性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应用药物控制尿崩症同时行颈椎或胸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尿崩症并氟骨症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分别35、45、47、49、55岁。症状以四肢运动感觉障碍为主诉,同时伴多饮多尿。影像学显示颈、胸椎多节段连续性椎管狭窄。同时依据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诊断为尿崩症。依据患者症状定位责任椎段,行后路椎板切除或颈椎单开门减压手术。观察术后神经症状恢复情况,并以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5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1例颈椎轴性疼痛,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患者获随防,时间2~6年,平均4年。患者术后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明显改善,肌力及针刺觉减退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末次随访改善率优2例,良2例,可1例。结论:尿崩症患者长期大量饮用高氟水可并发氟骨症,对于多数氟骨症性椎管狭窄行后路减压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计算评价骨水泥弥散程度方法的可能性,评价骨水泥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55例患者,记录骨水泥注射量、有无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d,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术后脊柱功能及疼痛恢复情况。患者均在术前、术后3d行CT扫描,并将CT数据在数字骨科软件中建模,计算骨水泥弥散体积、椎体体积、骨水泥弥散比。对比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弥散比之间差异,评价骨水泥注入量、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与术后ODI、VAS评分改善间的关联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2.5~6.1mL,平均(4.26±0.86)mL。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骨水泥少量渗漏。骨水泥弥散体积平均值为(5.36±0.92)mL,术中实际骨水泥注入量与弥散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与术后3d、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间存在关联性,骨水泥弥散体积、弥散比与术后3d、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间存在关联性,骨水泥注入量的关联性弱于后两者的关联性。结论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计算PVP术后骨水泥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的方法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均较高。本研究证实骨水泥弥散体积、骨水泥弥散比与术后疼痛及改善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关联密切,该方法相比于骨水泥注入量来说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77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8年,加重2个月"于2016年11月7日入院。患者8年前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明显加重伴双侧臀部疼痛,站立行走时疼痛明显,并伴尿频、尿急。查体:腰背部压痛、叩痛明显,伴双侧臀部放射痛,腰椎屈伸活动受限明显,右小腿及足部针刺觉减弱,双侧胫前肌肌力Ⅳ级,双拇趾背伸肌力Ⅲ级,双足跖屈肌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VP治疗,根据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分为A组(17例)、B组(30例)、C组(21例),比较三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B组、C组Cobb角度明显低于A组,C组Cobb角度明显低于B组(P0.05),B组、C组ODI评分明显低于A组,C组ODI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随访期间,B组、C组术后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A组(χ~2=4.692,5.208,P0.05)。结论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PVP手术患者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骨水泥弥散分布等级越高,术后疼痛程度越轻,脊柱功能障碍指数越低,骨丢失量越小,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