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VA)水平及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为肺炎病情评估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以入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ICU的63例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CAP)患儿(SCAP组)、普通儿科病区的30例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mild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MCAP)患儿(MCAP组),以及同期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VA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水平,及SCAP组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总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并对SCAP组体内VA水平及以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V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0.25和0.19 mg/L,CAP组V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SCAP组明显低于MCAP组( P<0.05)。根据WHO推荐的VA诊断标准,3组VA临床缺乏/亚临床缺乏率分别为10.00%、36.67%和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P组血清中I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SCAP组明显低于MCAP组( P<0.05)。SCAP组血中总T淋巴细胞、CD4、CD8和CD4/CD8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3.28%、30.26%、20.24%和1.59;分析VA水平与免疫相关指标关系发现VA水平与Ig(IgG、IgA、IgM)水平、总T淋巴细胞、CD4呈正相关,与CD8水平不相关。结论 肺炎患儿血清V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机体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肥胖是否是自发性脑脊液鼻漏(CSF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自发性CSFR的发病及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8例CSFR病例,其中男57例,女7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0.0±3.9)岁。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采用中鼻甲或鼻中隔黏膜、明胶海绵贴补。所有患者入院时常规测量身高和体重,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引起CSFR的病因将128例患者分为外伤性组、医源性组、肿瘤性组及自发性组。结果自发性组的BMI平均值为33.4 kg/m2,明显高于其他3组(外伤性组BMI平均值23.9 kg/m2,P=0.002;医源性组BMI平均值23.5 kg/m2,P=0.003;肿瘤性组BMI平均值21.3 kg/m2,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外伤性组、医源性组与肿瘤性组的BMI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无任何鼻部、眼部及颅底术后并发症,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2例患者术后体重逐渐上升,二次手术修补,并告知患者降低体重,未再出现复发;1例患者自第1次出现复发后,自行进行减肥,未行手术治疗而自愈,随访至今,未再出现复发;2例患者无明显体重增加,二次手术修补后,未再出现复发。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肥胖只是自发性CSFR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病因导致的CSFR没有相关性。控制体重是预防自发性CSFR及降低自发性CSFR术后复发率的一种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某院收治的98例贫血患者,分成研究Ⅰ组、研究Ⅱ组和对照组,对3组行血液检验,分析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经过血液检验结果显示,研究Ⅰ组中RBC、RBC/MCV明显高于研究Ⅱ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Ⅱ组的RBC、Hb明显低于研究Ⅰ组和对照组,但其RDW明显高于研究Ⅰ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的MCH以及M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来说,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对临床诊断有利,同时可以对不同贫血类型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关节置换的方法,重点关注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晚期膝关节疾病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56例,213膝,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畸形程度,HSS评分,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本组病例平均年龄60.2岁(44~81岁),女92例136膝,男64例77膝。膝骨性关节炎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52.6°(33.5°~94.1°)。本组病例轻度屈曲畸形:83例117膝,中度屈曲畸形:58例76膝,重度屈曲畸形:15例20膝。平均屈曲畸形程度:45.8°。每例患者均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屈曲挛缩畸形均得到改善,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20.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3.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52.6°提高到术后平均92.7°。结论:晚期膝关节病所致的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膝关节置换术,除了在术中注意准确截骨外,应着重注意软组织松解,调整力线。  相似文献   
7.
严重旋转移位的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因损伤重,复位后稳定性差,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高,治疗关键是如何预防肘内翻。我院于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期间采用外展旋后位尺骨鹰嘴牵引方法治疗该类型骨折21例,经随访10~18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和常规开胸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7-01间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每组42例。A组行胸腔镜手术,B组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术。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插管拔除时间、术后止痛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患者术前生物力学群体特征,用于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步态延续性及进行术后康复指导,本文采集9例患者水平行走和坐立-起身过程的步态,并进行骨肌多体动力学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水平行走时试验组下肢运动功能减弱,试验组非手术侧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22.5°~71.5°,拟置换侧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24.4°~57.6°,而对照组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7.2°~62.4°。单侧膝内翻患者完成坐立-起身过程时的下肢地面反作用力对称度介于0.72~0.85,非手术侧下肢起主要支撑作用。双侧膝内翻患者坐立-起身时地面反作用力之和最小。尽管单侧膝内翻患者采用非手术侧下肢过量负载的代偿方式能完成术后日常活动,但长期过量负载容易增加非手术侧下肢膝关节罹患膝骨性关节炎风险。对膝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患者完成日常活动的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从生物力学角度理解内翻膝的发病机制,对患者的术前评估、预防和术后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脾丸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采集60例应用温脾丸治疗有效的病案,分析其年龄、病史、体质量指数、症状、体征和疾病谱。结果:温脾丸多应用于青壮年患者,体型正常或偏胖,病程较长者。温脾丸主治中医方面病证多为脾胃系病证,如脾虚湿阻气滞、便秘、不寐等;主治现代医学方面的疾病多为消化科、神经科疾病,如便秘、失眠症、慢性肠炎等。温脾丸所对应的证候类型属寒热错杂证。结论:温脾丸的主治病机为上热下寒、中焦积滞,与常用的乌梅丸有一定的相似性,重点区别在中焦状态。若以一元论的思维理解温脾丸的方证规律,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