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文题释义: 膝关节置换:一种治疗膝关节终末期病变的手术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但尚有约20%患者存在术后不满意情况,需进一步研究加以改善。 下肢全长片:完整呈现全部下肢解剖结构的影像记录方法,可用于评估下肢总体力线(髋膝踝角)及下肢功能长度,为膝关节置换提供术前参考及术后功能评价。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功能不佳的原因有许多,下肢不等长作为其中的一种,对膝关节置换后功能的影响程度尚未被充分研究。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不等长的变化程度、可能影响因素及功能变化。 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07例(124膝),男23例,女8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90例(90膝),双侧全膝关节置换17例(34膝),其中分次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且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的3例(6膝)并入单膝组;因此单膝组共93例(96膝),双膝组14例(28膝)。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别于术前、术后10 d及术后6个月拍摄患者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片并测量记录下肢长度及髋膝踝角,大体测量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并记录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长度随着畸形矫正而增长,术后6个月下肢长度长于术后10 d,术后10 d 时70.2%的患者下肢增长,术后6个月79.0%的患者肢体增长;②术后10 d及术后6个月时,术后屈曲挛缩角矫正量与术后下肢长度变化量呈正相关;③术侧肢体延长程度与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增量呈正相关;④术前与术后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接近,术前为45.1%,术后10 d为 55.3%,术后6个月为46.0%;⑤术前及术后6个月下肢不等长受双下肢畸形差值影响,术前的影响因素为双下肢髋膝踝角差值及双下肢屈曲挛缩角差值;术后6个月时影响下肢不等长的因素是双下肢屈曲挛缩角差值;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下肢不等长影响双下肢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差值。 ORCID: 0000-0002-9642-4136(唐金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23176人次无偿献血者调查,探索新形势下更适合秦皇岛市的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确保本地区的临床血液供应。方法用唐山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5'.0版)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秦皇岛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123176人次献血者资料。结果秦皇岛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男性献血者明显多于女性(χ2=653.45, P <0.01),18~35岁年轻人是无偿献血人群的主力(χ2=6511.33, P <0.01),大学生献血人数逐年下降,农民献血比例有所提高,献血人群血型分布为B﹥O﹥A﹥AB,学历以高中及大中专学历所占比例较高,约占总人数的73.87%,自由职业者所占无偿献血人群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对90后高校在校生和农民的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做好无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临界性骨缺损:首先定义为自然状况下骨缺损不进行任何处理无法自愈的最短的骨缺损尺寸。随后考虑到观察实验动物完整的生命周期是非常困难的,将临界性骨缺损值定义为在实验期间物种不能自行愈合的最短骨缺损尺寸。 动物模型:是在医学研究中建立的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骨组织工程中建立临床相关的测试动物模型来研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力学性能以及与宿主组织的相互作用,是体外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之间的关键一步。 背景: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用于骨缺损替代骨组织工程材料的测试,但对于兔股骨髁圆柱形骨缺损模型的大小文献报道不一,直径分布在5-9 mm,深度8-12 mm,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目的:建立兔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尺寸。 方法: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分别建立骨缺损模型,骨缺损直径依次为5,6,7 mm,深度均为10 mm,双侧手术,共计12侧。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4,8,12周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Hedberg评分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于术后12周处死新西兰白兔,取出股骨髁缺损样本,通过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缺损区愈合情况。实验方案经徐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所有兔均存活,术后12周大体观察示:直径5 mm组缺损由新生骨组织充填,股骨髁塑形良好,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直径7 mm组骨缺损区可见明显凹陷,新生骨组织较少,骨缺损未修复;②CT图像示:术后第4,8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逐渐减小,断端桥接;直径6 mm、直径7 mm组缺损区仅周边有少量新生骨长入,缺损面积较前稍减小;术后第12周可见直径5 mm组皮质骨结构完整、连续,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直径7 mm组缺损未修复,仍可见明显缺损空腔存在;③CT-Hedberg评分显示,术后各时间点直径6 mm组评分显著低于直径5 mm组(P < 0.05);与直径7 m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组织学结果示:术后12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出现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结构,并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填充,其他2组在骨缺损周边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存在,但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填充较少;⑤结果说明,在12周的实验观察期内,在缺损深度同为10 mm的条件下,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未能自行愈合,而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基本完全修复。此结果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故直径6 mm可作为兔股骨髁临界骨缺损值。 ORCID: 0000-0002-1257-965X(徐石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髌骨形态、术后轨迹及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的患者共76例(81膝),男21例(22膝),女55例(59膝);年龄53~77岁,平均(66.19±6.83)岁。于屈膝45°、投射角度30°的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上拍摄膝关节髌骨轴位片,使用Wiberg标准评估髌骨分型并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髌股适合角。术中保留髌骨,对髌骨周边骨赘进行清除,保持正常的髌骨解剖形态。术前Wiberg分型Ⅰ型18膝,Ⅱ型49膝,Ⅲ型14膝。比较不同Wiberg髌骨分型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功能评分、髌骨评分、上下楼评分、膝前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两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25.16±6.24)个月。髌骨倾斜角由术前(-10.04±4.74)°减小为术后(-7.54±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髌股指数由术前(1.50±0.54)减小为术后(1.1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前WibergⅠ型髌骨倾斜角(-11.05±5.6)°,Ⅱ型(-8.74±5.6)°,Ⅲ型(-13.22±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bergⅠ型髌骨髌股指数(1.53±0.53),Ⅱ型(1.35±0.47),Ⅲ型(1.9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WibergⅡ型的患者术前髌骨倾斜角及髌股指数较其他两型要小。术前不同Wiberg髌骨分型的髌股适合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不同Wiberg分型的患者术后髌骨倾斜角(P=0.117)、髌股指数(P=0.058)、髌股适合角度(P=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Wiberg分型的患者术后HSS评分(P=0.572)、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P=0.657)、KSS功能评分(P=0.066)、髌骨评分(P=0.102)、上下楼评分(P=0.080)、VAS评分(P=0.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髌骨成形及外侧支持带松解可达到良好的术后髌骨轨迹及临床疗效。Wiberg髌骨形态对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76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接受帕罗西汀治疗,B组接受帕罗西汀联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5-H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L-1、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后5-HT水平高于A组,IL-1、Hcy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A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且能提高5-HT水平,降低IL-1、Hcy水平,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膝内翻畸形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7例(101膝),男21例(25膝),女66例(76膝);年龄51~85(67.6±7.0)岁。根据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不同分为4组:中立位组(A组),-3°≤HKA≤3°,50膝;轻度内翻组(B组),3°HKA6°,20膝;严重内翻组(C组),HKA≥6°,20膝;外翻组(D组),HKA-3°,11膝。比较4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术前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al Score,KSS),并分别比较术后股骨、胫骨假体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8.4±4.0)个月。4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HSS、KS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01)。4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SS、K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评分优于C、D两组(P0.05),B组评分优于C、D两组(P0.05),A、B两组间以及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假体力线在±3°以内组评分优于3°以外组(P0.05),胫骨假体力线在±3°以内组评分较3°以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内翻型骨关节炎患者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与下肢力线分布有关,力线轻度内翻位分布可获得与中立位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股骨假体力线分布与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