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脑卒中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近年来,有效而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成为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发现太极拳作为一种技巧性动作,不仅能改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认知功能,缓解卒中后抑郁、焦虑情绪,还具有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红培  翟炎冰  邢佳  王嘉麟 《世界中医药》2022,17(2):196-207,214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Co-chrane数据库中"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区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1日.由2位独立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以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31组随机对照数据),共1963例样本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30,95%CI为1.97~5.52,Z=4.54,P<0.00001;2)治疗后观察组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低于对照组:SMD=-0.50,95%CI为-0.90~-0.11,Z=2.49,P=0.01;3)治疗后观察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高于对照组:SMD=1.28,95%CI为0.89~1.67,Z=6.40,P<0.00001;4)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BI)高于对照组:SMD=1.12,95%CI为0.74~1.49,Z=5.87,P<0.00001;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低于对照组:WMD=-3.97,95%CI为-6.22~-1.72,Z=3.46,P=0.0005;6)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评分高于对照组:SMD=0.91,95%CI为0.53~1.29,Z=4.71,P<0.00001;7)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痉挛指数(CSI)低于对照组:SMD=-1.36,95%CI为-2.76~0.03,Z=1.92,P=0.05.结论:针灸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 RPTs)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预后因素。方法 应用我院临床数据中心系统筛选2019年1月~2022年3月择期RPTs完全切除手术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20例,其中40例术后发生AKI,对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既往肾切除史、既往RPTs手术史、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肾切除、组织分型、出血量、术中低体温、术中血糖最高值、术中乳酸最高值、术中低血压、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速尿使用、术中输注红细胞>2000 ml、术中输注血浆>1000 ml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KI的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术中肾切除、术中出血量>2000 ml、术中低血压、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μg·kg-1·min-1、术中输注红细胞>2000 ml、术中输血浆&...  相似文献   
5.
胃癌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胃癌胃癌生物学行为是指反映和表现胃癌的性质或恶性程度者,其特点与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重要联系。因此探讨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因素有重要意义。约20%-30%的胃癌患者存在胃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后出现复发,复发的原因之一被认为与患者当时就存在微转移有关。近年来人们对胃癌的微转移以及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广泛展开,但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我们对胃癌及它的淋巴结的微转移与它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咽部表面麻醉在中深度镇静麻醉下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15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人室后试验组患者予以1%丁卡因喷雾咽喉部3次,以患者出现口咽部麻木感为佳;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咽喉部喷雾。所有患者静脉推注1.0mg咪达唑仑,随后静脉滴注芬太尼0.05mg,药物起效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至中重度镇静(BIS:55~65)后给予镜检。操作过程中如有体动反应或BIS〉70,追加丙泊酚0.3—0.5mg/kg。观察各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记录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效果优59例、良15例、差1例,对照组分别为53例、19例、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麻醉前、进镜时及退镜后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表面麻醉后,咽部不适37例、恶心24例、紧张恐惧4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中深度镇静麻醉复合咽部表面麻醉不能减轻胃镜检查操作中的不良反应,反而增加术前患者不适感和恶心呕吐,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